|
解决方案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是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与基础。虽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初步构建,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关保护性法律法规都是针对现有传承人的,对“后承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不利于新繁棕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将数量庞大的刚刚入门的“后承者”纳入法律法规的保护体系之内,给予“后承者”基本的经济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可以将传承人等级化,技艺精湛、业内权威的传承人处于较高级别,享受的待遇高,承担的义务也大;刚入门的“后承人”处于较低级别,待遇较低,但是可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并可以努力学习,通过考核向上升级。另外,针对疏于履行传承义务,将重心转移到经济营利活动的高级别传承人,一方面要提高现有高级别传承人的经济待遇,另一方面也要制定较为严格具体的监督措施与考核标准,每年对其徒弟进行考核以保障教学质量。针对考核不合格的传承人,建立各级各类传承人淘汰机制,给“新生代”更多上升的空间,也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前传者”更多的压力和动力。
新一代青年人不愿传承棕编等传统手工艺,除了棕编耗时长、收入低、思想观念转变等原因之外,还有大多年轻人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接触不到棕编,对传统棕编不甚了解。因此,要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在O2O模式下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让棕编走进课堂。当地政府、相关专业机构要建立棕编数字资源库、非遗数字博物馆,整合棕编资源,让中小学的学生了解棕编。其次,在当地开设特色课程,让学生学习制作棕编,邀请棕编手艺人现场讲解棕编的历史与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加强传承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非遗魅力,在心中种下传承非遗的种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