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吃东西总是剩一口?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吃多吃少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
讨论这个问题,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我们是在指责浪费食物的行为,同时又会让另一部分人觉得我们要为浪费食物的人找借口。
很明显,捍卫道德和帮人找借口,这都不是心理咨询师们干的事儿。
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好多吃饭剩一口的人,他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个一贯性的行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行为。
无意识的行为总是满足着人们潜意识的愿望,这才是深度心理学有兴趣研究的议题。
一个人有什么心理问题,这是需要专业人员判断的。
但是一个人有没有心理问题,却可以从简单的最近吃得怎样,睡得怎么样,性生活怎么样反应出来。
笼统的说,这三个部分如果出现异常,那么心理状况往往有异常了。
而如果我们往深了说的话,一个人如何对待性,这是他骨子里如何对待他人的答案;一个人如何对待睡眠,这是他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答案;而一个人如何对待食物,反映了他骨子里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02 我们的讨论从最人性的角度开始:如果强迫那些人把这最后一口吃下去会怎样?
- “真的吃不动了呀,撑死了。”
- “反正最后两口就不香了,这一口吃下去,这几天都没有食欲了。”
- “外卖不是很干净,最下面的几口,那就是毒药。”
以上三点是很多人都可以想到的。都很理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简单的分析一下。
- 第一个人,潜意识里会认为这个世界总是对人有很高的要求。
- 第二个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新鲜感是至关重要的。
- 第三个人,会觉得世界充满了危险。
当然,除了这三点大家可以想到的,更多的人只会说,不知道,就是不想吃了。
如果真的把最后一口吃下去,他们真的会无法控制的呕吐。
这其实才是我们真正在讨论的那些“每次”、“总是”剩一口的人——跟道德无关,跟生理原因无关,真实的存在潜意识原因而无法吃下最后一口的人。
03 如果“每次”、“总是”剩一口的话,身体到底想通过这个行为表达着什么?
人的生存总的来说都遵循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剩一口”避害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剩一口”应该对潜意识来说是有好处的行为——基于此,我们就要反人性的思考,剩一口有可能会获得什么好处。
一、剩一口,是一种言说
诸如:“我吃饱了”“我吃不了那么多”,这样的话语对于一般人而言是很容易说出口的,但是,有的人却不能说。
于是,他只有用行为表达。
人就是这样的,心里有话说不出来,就会用行为表达,如果行为都不允许,那就会用躯体症状来表达。
家长们总是趋于本能的愿望,希望孩子多吃一点。
当孩子说吃饱了,却还是会尝试性的,让孩子再多吃一口。
这样的事情偶尔发生,可能会让人感受到关心。但如果经常如此的话,孩子体会到的就不再是关心,而是——不信任。
这份不信任,如果泛化的话,孩子会觉得让他人相信自己的感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此他学会了放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直接用行为表达。
二、剩一口,是一种念想
上面那种剩一口的情况,一般在人成年之后慢慢的就没有了。但如果这种行为在成年后依然保留下来,那可能就有着其他的意义。
比如,这剩一口,是对父母不信任自己的控诉。那么就可能演变成一种与父母的自我主权抗争。
所以,有人会认为“剩一口”是一种自我主权的声张。
其实,恰恰相反。
如果一个已经离开父母的成年人保持着童年时期剩一口的行为惯性,保留这种对抗,其实是对与父母关系的不舍。
毕竟对抗是这个关系的一种象征。
舍不得才一直保留。
这就和很多人分手已久,还一直吐槽前任,其实,表达的是一种舍不得。
三、剩一口,是一种瘾
当然,成年人的总是剩一口不止上面一种原因。还有一种更简单粗暴的原因就是——上瘾。
人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埋藏着施虐或者受虐的愿望。
一个小孩儿遇到一个异常节约的父母,剩一口的行为总是能引起父母的难受。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很有可能体验到施虐快感的。
所以,有一类人特别喜欢在与人吃饭的时候才剩一口。
那么很大的可能就是一种上瘾行为,一种非常隐晦的施虐上瘾——所有被社会允许的施虐行为,都极易让人上瘾。
当然,更严重的情况是,他在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也剩一口。那么这种情况施受虐双方都由他一个人扮演。
这种情况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师看看了。
四、剩一口,是一种仪式
既然剩一口有可能是施虐,那么它当然有可能也是受虐。
有过创伤的家庭,会给逝去的亲人准备一口饭。
最开始,是仪式化的,刻意为之。
后来慢慢变成每次都多做一点或剩一点的潜意识行为。这种行为当然也具有仪式化的意味。
然而,这种“仪式”是对创伤的舔舐,对没有创伤记忆的后代来说就具有了“受虐”的味道。
久而久之,离开家的后代们,也会重复这样的“仪式”,而并不知道为了什么。
如若,不这样做,就会难受。这当然是对家族的一种忠诚。
这种传递,隔代会更容易。
人类的仪式行为,非常吊诡的越不知道为什么越容易重复。
不过,这种剩一口的情况,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留一口。
五、剩一口,是一种与众不同
以上这些,可以总结为个体比较早期行程的剩一口行为。那我们就还得讨论一下形成于个体成年后的剩一口行为,或者说在家庭之外形成的剩一口行为。
曾经有一首非常叛逆的网络歌曲有唱:如果老子有了钱,喝豆浆,买两杯,喝一杯,倒一杯;去按摩,点两个,按一个,看一个……
这首歌,展现了一种用浪费来彰显富裕的心态。似乎除了浪费,还没有富起来的人确实也想不到别的办法去炫富了。
当然,剩一口的人大多不是在炫富,毕竟他们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剩一口。那么,还有什么动机,比炫富还潜意识呢?
有的,比如,与众不同。
要知道,把这一口吃下去,我就成了凡人。这对追求非凡成就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非凡的成就是难得的,所以,在到达巅峰之前,总需要一些事物来确认自己的与众不同。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用这样的行为表现。只是有些人选择了“剩一口”这种方式。
毕竟,能抵御诱惑,不屈从于本能,被认为是成就者重要的品质。
六、剩一口,是一种你情我愿
最后,来说一个可能是最常见的“剩一口”现象。这个社会像开了培训班一样在培训越来越多的“剩一口”。
伴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类简简单单的爱,被附加了很多迷思。
比如:爱一个人就要给他比他想要的多。
你千万不要觉得你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你就看看,从前你不知道有情人节,现在中国人一年要过好多个情人节。
胆敢声称不过的,那都属于勇士。
资本家的消费主义,绝不允许人们只满足于自己的需要,他们喜欢充满各种各样欲望的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被洗脑是艰难的。
但凡具有一点点理性,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一旦开始谈恋爱,两个人花在吃饭这件事情上的钱就都增加了——请注意这里的“都”字。
每次准备的东西都比对方需要的多那么一点点。最终就培训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剩一口”。
这里的潜在动机,说出来非常的诡异,就是:我的爱,必须比别人的爱,更像爱。
是的,在这个世道,爱,也成了被拿来比较的玩意儿。
可能不用太久,经济学家们就会发现,需要将“单身主义者”更名为“环保主义者”。
04 好了,不论我们给出多少解释,我们永远不可能解释到事情的所有的真相,每一个剩一口的人,其缘由可能都不一样。
看起来,我们在讨论“剩一口”的话题,冷血无情的分析着这个个人的事情。
然而,其实我们在讨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正在如何对待我们。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讨论,甚至觉得是很无聊话题。
但在我们的眼里,不论 “剩一口”还是“吃光光”,都在意识的、无意识的表达着我们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读懂内心,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希望人与人的关系,能容得下不同的感受、立场和观点。
超越了对抗,人才真正开始权衡,在对错与感受之间,如何令自己自在。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心理知识和信息,欢迎关注:十堰悦茗语心理咨询 http://www.ymyxlz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