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编辑 /十堰柏和心理 邹悦 有压力才有动力,你对一件事情企图心越强,就越容易成功。这是不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观点?不管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总有人用这样的观点来激励你。 但是把这个观点应用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越是对高考格外在乎的学生,越容易发挥失常,越是对恋爱、情感患得患失的人越容易分手,越是执着于想挣钱的人,越容易在经济上发生问题。这些类似的现象当然不是玄学,而是严谨的心理学现象。这就要从动机理论讲起。 心理学家耶克斯与多德森的心理研究当中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耶克斯与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的一个最佳的动力水平,动机太低或者是动机过于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属于中等水平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则越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反而对行为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比如学习动机过于强烈,急于求成,会导致焦虑和紧张,焦虑又干扰了记忆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的思维进行,从而使学习效率下降。青少年经常出现的考试焦虑和厌学现象,就是由于动机过强所造成。 但是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厌学和拒绝考试之后,就会认为孩子肯定是动力不足,于是又会想眷法给孩子打鸡血,这样往往会造成孩子更加焦虑,最后干脆躺平。这就好比是我们买了一个家用电器,如果让家电正常运转的电源电压不足,就会导致这个电器运转不了,如果这个电源的电压过于强了,已经超出了这个电器的额定范围,这个电器则容易被烧毁。我们的文化当中经常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从心理学来说,兴奋与过度兴奋,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当人们受到激励后,他的动机和情绪处于一个合适的状态,这就是完成任务的最佳状态,可以使工作效率、学习效率提高。但是当人们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时,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随之而来的就是身心压力,比如呼吸变快、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抖、出汗,行为、思维变得僵硬,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这个人完不成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完成的任务。 压力确实会促进动机的形成,但是这个动机过于强烈时,就会导致心理层面上的过载,而行为层面上则会罢工。过大的压力不会转成动力,只会转成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