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越来越多的高校大门正在“打开”。自2023年7月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打开大门,近4年后首次恢复校园参观预约通道。
应当说,开放的大学校园,才能回归大学的本义。大学之大,就在于它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打开校门,既是物理意义上的扩大,也是抽象意义上的扩大:和城市融为一体,消除与社会之间的边界。放眼全球,很多知名高校都是可以进入参观的,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这样的开放,对于校外之人来说,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在不干扰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利用学校的操场健身,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来提升自我。哪怕没有上过大学,也可以感受象牙塔的氛围,感受年轻人的活力。
对于大学和大学生来说,这种开放也有利于消除大学教育与社会的隔膜,不仅让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知识,也让其在和外界的互动中感知多元的观念和价值,不至于在毕业步入社会后有一种断层感。
早些年,社会上还曾出现过一轮讨论,认为高校应该拆除围墙。上海是我国最先开展大学与社区联动的城市,近几年该市的几所高校相继拆除围墙。其中,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拆除了11处苏州河沿岸的建筑设施,优化出2.1万平方米的华政滨河公共空间,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园,受到赞誉。
当然,开放必须是有序的开放,开放的前提是高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能够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安稳地学习、生活,尤其是安全保障。
不可否认,开放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有学生在网上吐槽,校外人员来校就餐,导致学生排队就餐时间更长;校外人员过多以致教学楼等地变得嘈杂,交通也更加拥堵。这就考验学校的日常管理能力,合理控制入校人流。事实上,实名预约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管理的过程,通过这种审核与留痕,高校也就容易实现有效管理。
此外,一所大学适不适合开放,开放之后利弊如何,不仅是大学自己的事情,也和其所在城市有关。诸如治安问题、文明素养问题、资源的共享与挤兑问题,都需要大学所在城市管理部门协调解决,也需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
但无论如何,更加开放的高校是大势所趋,也应该蔚然成风。一些尚未真正打开大门的高校,不能停留在封闭管理的舒适区,这在本质上还是“不做就不会出错”的思维。为了更好的大学、更好的教育,期待更多高校回归“我家大门常打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