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56|回复: 3
收起左侧

十堰人文:十堰有个黄花寨(阎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4-3-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十堰中心城区众多低矮山丘中原来有一座小山,高度不过一百多公尺,但却很有特点,她的北面是郧阳城通往武当山官道上的重要驿站夏家店,她的西面是土地肥沃的百二河河畔的李家岗村(原李家岗村包括五堰、六堰和四方山下的赵家沟),东南面是连绵横亘、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这座小山面积不大(不足一平方千米),却地势突兀险峻,百十多米的相对高度却错落分布着的十余丈的悬崖绝壁,看似低矮无奇,可顺崖壁相连的空挡处随意登上山顶,实则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其余均为虚假的断头路,而山顶却呈现出三五亩大小的圆形平地,地上长满了厚实的杂草和低矮灌木,平地的边沿生长着十几棵粗大古柏树,似乎在亘古之时有人在此生活居住,其地形地物似是有人刻意为之,显得幽深而神秘莫测。
        山顶平旷处还有一处奇特的沁水泉,水质清冽甘甜,且不论天旱或淫雨,不枯不盈,但水量不大,仅够三五人日常用度。这座小山最奇异之处还在于山上一年四季开着各种各样黄色鲜花,尤其是秋冬时节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菊花一族一族聚在一起,微风吹过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眼睛一眨一眨的,动人好看,因此过往的山民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黄花山。
      在荆襄、秦巴山区,山大林密,耕地稀少,自然条件恶劣,这座黄花小山更显得另类、稀有和珍贵。而险山恶水历来是人们逃避天灾、躲避人祸的栖身之地,也是歹徒强人啸聚山野,举旗造反理想之地,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为防歹人聚集造反,对荆襄、秦巴山区实行了严厉的封禁政策。明朝永乐十二年(1412年)一个因在家乡陕西犯案被发配到武当山服劳役的李姓农民因不堪忍受工头剥削和欺压逃亡潜行到百二河畔,发现并开发了黄花山这处风水宝地,他将山顶开垦成良田,并在四周垒砌寨墙,躲避官军和土匪滋扰,繁衍生息。
       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刘通、石龙在房县大木厂聚集数万流民举旗造反,明成化二年(1466年)刘通步将小王洪拟攻取郧县,他们途径黄花寨下,听闻山上是个风水宝地欲打上山去先捞上一笔,但是寨上山民凭着险要的地形拼力抵抗,这帮散兵游勇竟然久攻不下,还被赶来的官军尽数消灭。成化六年(1470年)刘通、石龙被剿灭后,其部将李原又卷土重来,且势漫豫、陕,无人能敌,朝廷派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率二十五万大军分八路进兵征剿。那项忠乃一介武夫,只会刀劈斧砍,肆意杀戮,不懂招抚安民,更没有悲天悯人的小资情愫,兵锋所指,乌合之众的起义军人头纷纷落地,灰飞烟灭,但官军所到之处玉石不分,大量殃及无辜流民“致死者枕籍山谷”。后宪宗皇帝命项忠留在荆襄招抚流民,他却一味捉拿、驱赶流民,押解流放到贵州和湖湘发配为奴,沿途因病、饥饿死亡和翻船溺毙者甚众,而大量无人收敛的腐败尸体臭气熏天,并引发瘟疫蔓延,因此死亡绝户的更是数不胜数。黄花寨的山民自然没逃过这次灾难,只有腿脚快的小子辈躲进黄花寨东南面的原始森林中才保全性命。项忠所带领的征剿大军的残忍和暴行,给荆襄秦巴的山民留下恐怖的印记,长久以来在黄花寨的山民中流行着一句不使小孩子哭闹禁言:项忠来了,赶紧闭嘴!那哭闹小孩儿会自然地猝然闭口,吓得面如土色,呈惊恐状。小小的黄花寨见证了明朝前期(公元十五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秦巴、荆襄大山中令人不堪回首、惊悚大劫难。
         但是,朝廷剿灭荆襄、秦巴山中的流民起义之后,又下大力气肃清流民,或遣返原籍,或发配湘黔,但不过两年大量流民又复聚而来,勤政的朱见深应该还是一个善纳谏言的好皇帝,他为此愁眉不展,思量再三,采纳左都御史原杰的建议将原洪武、永乐皇帝封禁之策改为疏堵结合,准予有田产家业者重新登记户口入籍,对无土地、无产业者则遣回原籍,并于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专设行省郧阳府加强管理。是时皇帝开明大臣用命,首任主事者监察院左都御史原杰更是夙兴夜寐,禅精竭虑,一方面举荐贤能,任用勤勉能人组建州县政权,同时还不辞辛劳,深入深山大川向惊魂不定的流民宣达皇帝的德政和安民新规,成化十三年正月原杰曾带领着一众衙役书吏来到破败的黄花寨,规劝山上仅存的人口,将家安置到黄花寨西边的百二河畔平旷的河谷岗地附籍安家。
         那时候,荆襄秦巴山区虽已开禁殖民,但战乱遗患仍未消除,山中瘟疫仍在蔓延。其时恰遇一名武当山玉虚宫黄姓道姑外出云游,途径黄花寨,见寨中新坟比活人还多,而仅剩十余人口皆面如土色,恹恹萎靡,这位道姑便知这是大难之后的风寒邪侵的瘟疫所致,于是利用黄花山上的野菊花和茅草根、葛根配以大黄等中草药熬水防病治病并很快遏制了瘟疫,寨中山民为表达对道姑的感激之情,亲切地称黄姓道姑为黄花娘娘,并在黄花寨上建祠供奉。
        后来随着山中生机复现,人丁增加,这个感恩故事传颂了一代又一代,传播甚为广泛,并且越传越神奇,每逢初一十五黄花寨上的娘娘庙香火十分旺盛,十里八乡的山民都要前来祭拜,特别是头痛脑热,身患疾病者更要在庙里讨得一些香灰服用治病。为彻底解决山中附籍流民的后顾之忧,郧阳巡抚原杰还积极向朝廷争取到两年免除税赋和免服劳役的政策优惠,极大地激发了流民发展生产,兴家立业的积极性。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口的增加,小小的黄花寨早已不能承载众多聚集的流民,于是寨中山民纷纷下山在黄花寨周边的沟岔浒岸各寻肥沃土地开荒造屋、安家,发家致富,过着平淡而安然的生活。
         就这样安定下来的山民又过了150余年大致太平日子,而天下太平之后黄花寨因为偏僻,因为地方狭小,没有充足的水源,更因为她地势险峻突兀涉足的人很少很少,逐渐被人们淡忘,除了少数痴迷的善男信女去寨顶娘娘庙烧香礼拜,只有采药的草医和放牛的小儿偶尔会光顾黄花寨,山顶的简易房屋和小庙逐渐圮废在荒草之中。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水旱交替,连年大灾,官府抚救不及,百姓四处逃荒,为讨得活命远走他乡,南昌府南昌县珠玑巷大槐树下李妙荣早就听说湖广郧阳府辖下的秦巴山中已变成风调雨顺“爰得我所”的乐土,于是与平素交好何姓、瞿姓和王姓邻居商议后决定一同前往秦巴山中开辟新的家园,他们一众拖家带口二十余人过长江索汉水一路向西北。时至仲春他们途径枣阳见岗地缓坡连接无垠沃土,到处花红柳绿,一派盎然生气,于是他们在城外停下脚步,拟在枣阳安营扎寨,但鄂北岗地多为黄色黏土与他们熟悉江南地况、种植的农作物迥异,且冬季朔风似刀,气候和生活习惯与江南也大不相同,次年秋收后他们又踏上西进路途,最终在郧南乡十堰北的岗地(即黄花寨西边沿着百二河岸的岗地)扎下根来,并种下两株黄连树以为纪念。李妙荣带领着同行的南昌同乡开垦荒地,在百二河上磊石筑堰,将河水引入高岗,使高岗上的生土变成了旱涝保收良田,同时,他们还颇具忧患意识,为防兵匪滋扰,还专门整修加固黄花寨,使之成为村民躲避兵灾匪患的栖身之处。
          不过十余年,果然天下大乱,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秦巴山中更是匪患不断。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五省总督兼郧阳巡抚卢象升包围并击败,郧阳山区到处都是战败的流寇作乱,山民不堪其扰,李家岗的村民因为提前有所准备,都躲入黄花寨而得以安身。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兵败潼关,只带十七骑突围,潜入秦巴山中,曾在李家岗得到李姓族人的接济和庇护,李姓族人将李自成一行藏到黄花寨上,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当时李自成曾发誓成事后一定要报答李家岗同姓的村民,只是李自成的“报答”始终没有兑现,但是李家岗的老人们至今仍流传着闯王娘子高夫人(高桂英)身披红敞蓬骑着大白马从黄花寨下最后走过的英姿,仍然飒爽威风。
         清朝前期十堰山中兵事匪患接二连三一会儿是李来亨、郝摇旗继承闯王遗志继续抗争奋战,一会儿是洪福、杨来嘉高举造反大旗,一会儿十堰又成了三藩之乱的前沿战场,而每遇祸端李家岗一带的山民都躲上黄花寨避难,虽然家园可能被毁,但人却可残喘保命。到了民国时期,十堰山区拉杆子的土匪多如牛毛,并且本来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转脸间招安成了官军,本来是袁世凯的辫子军可转过身把辫子藏到帽子里就号称是革命军,他们所到之处依旧是百姓遭殃。百姓看不明白,也搞不懂,但却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只好听天由命,索性也就不藏了,但是那往日躲灾避难的黄花寨却被邪教会道门组织“西华堂”占据。这个“西华堂”冒用佛教名义挂着弥勒佛的招牌编排教义愚弄百姓,威逼信众奉献财物和年轻女子供堂主享受、淫乐。
         一九三一年二月国民党武汉行营组织勘修老白(湖北老河口至陕西白河)公路征调沿线百姓以工代赈,出工出力,黄花寨上的西华堂的教主和骨干唯恐被征调去干苦力活,拔寨走人,将据点转移到更加偏僻闭塞的大川(现大川镇)的大山深处去了。从此,黄花寨再次圮废,之后因其与神怪西华堂有关联,人们生怕粘上邪气很少涉足,黄花寨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
         但是,黄花寨虽然不大,仍是一处山花烂漫、山势险峻的幽深之处。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两郧军分区(十堰军分区的前身)侦查排长的权洪信(新四军老战士,离休前任郧西县水电局副局长)老人在世时最乐道的就是:“一九四八年五月部队打下花果园后我率便衣队前往夏家店和五堰一带侦查敌情,在夏家店(现在东风双星厂)与敌夏仕绍部遭遇,夏仕绍仗着人多势众企图包围吃掉我们,我带着战士们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到老虎沟与柳林沟中间的一座地势险要的小山(黄花寨)前,待敌追到山下我们在山上居高临下先向山下敌人扔出一排手榴弹,又朝敌人打出几排子弹,夏仕绍匪徒顿时死伤惨重,以为中了我军的埋伏,吓得仓皇而逃。我们随即冲下山去,那一战我缴获一挺机关枪,归途在李家岗又接收了十几名要求参军的年轻小伙儿,回到分区受到付先辉司令员(陕西镇巴籍老红军,时任两郧军分区司令员、陕南十二旅副旅长兼36团团长,离休前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的表扬,夸赞我陡遇强敌能沉着机智迎战,不愧是个老兵!”
        1967年因丹江口水库下闸蓄水淹没郧阳老城,同时为积极支持国家在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郧阳地委、行署机关从郧县搬迁到十堰柳林沟黄花寨下(黄花沟的出口处),紧接着成立三线建设十堰筹备组(十堰市委、政府的前身)地点恰巧就选在紧邻黄花寨的六堰山,两个中枢机关与黄花寨的距离几乎相等,一南一北遥相呼应,那时候中央一声号令(伟人教导我们):三线建设要抓紧!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十堰。那时创业时期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秋冬时节三堰、五堰、六堰一带的建设者的家属会不约而同地来到黄花寨采摘野菊花,采挖茅草根等这些家居防病治病的常用草药,而她们更多滴是采挖寨子上又肥又大的地米菜(荠荠菜),这可是南北通吃、营养丰富的好东西,春暖花开的时候,孩子们会相约一起到黄花寨摘茅芽(茅草发出的嫩芽),在那个生活物资还不十分丰富的年代,能吃上糖果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茅芽里那些少量滴绵软丝甜淡淡果糖美味成了她们一生中最甜美的童年记忆。每逢节假日还会有许多东风汽车公司的职工来黄花寨休闲踏青。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十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组织修建北京路,黄花寨被劈走一半,北京路修通后,房地产大鳄汇城置业的程老板将黄花寨的另一半搬走推平,将其开发成高档时尚住宅小区,还起了个摩登拉风的名字叫:上海城。黄花寨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黄花寨通往柳林沟的黄花沟被改成黄花巷,依稀还留有一丁点黄花寨的影子,但是现在提起李家岗后山的黄花寨知之者已是凤毛麟角。
          前些年不明疫情时常横行神州大地,一会儿非典,一会儿新冠,一会儿又是甲流、支原体等等幺蛾子伺机而动、层出不穷,闹得人心惶惶,医院人满为患,药品、疫苗价格飞涨。亦有原在黄花巷坐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詹幼华不为名不图利,不仅医术精湛,对病患、疫情拿捏十分精准,救治得法,还深怀悲天悯人的人间大爱,一切为患者着想,尽量采用花钱少见效快的方案治疗,免费施以针灸、拔火罐,宣传防治疫情的传统单方和验方,因此近两年来詹医生名声鹊起,她的医术和大爱之心美名远扬,每天专程从外地赶来向她看病问医的人络绎不绝,为此李家岗村的老人们无不夸赞詹医生是往昔黄花寨上的黄花娘娘转世。


88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一座黄花寨价值无穷,被开发成房地产了,要不是耸立在市中心旅客无穷,比现在的健康步道好看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JY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4-3-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昌府南昌县珠玑巷大槐树下李妙荣”应该是南昌府南昌县珠市巷,而非珠玑巷大槐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LJY 发表于 2024-3-8 11:14
“南昌府南昌县珠玑巷大槐树下李妙荣”应该是南昌府南昌县珠市巷,而非珠玑巷大槐树人

你说滴“珠市巷”好像也不对吧,应为南昌府南昌县珠石巷。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滴詹医生不叫“詹幼华”而叫“詹佑华”,还有就是文字稍显粗糙没有认真校对,有点粗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