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三年耕,必有一年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4-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年耕,必有一年余
(作者:谢咏轩)

    阳春三月可能是四季中最值得赞赏的一个时节,爷爷辈的人多说这个时节是青黄不接,饿死人的时节,所以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常看不习惯我们的“生活作风”,说我们不知道节俭,说是吃不穷,喝不穷,划算不到还是穷,每个月拿工资的时候他们总会问发了多少?存了多少?好像我们随时都会挨饿似的。
    前两天一个早年上农校的伯伯和我的文学老师贾斯炜在我们家吃饭,席间谈及我现在的工资收入时这农学伯伯又告诫我说:“三年耕,必有一年余”。晚饭后我一直在回想,在思考伯伯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此听他们说话总是心不在焉的。
    老师看出来了什么,便问道:“咏轩在思考啥子?”
    我回答道:“刚才伯伯说的三年耕,必有一年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解释道:这句话出自《礼记·王制》意指庄户人家耕种三年,必有可供应一年的剩余粮食。虽说这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对农业和现代化的生活影响深远……
          听完老师的解说,我又陷入了沉思。虽说现在的生活不必家家户户都要种庄稼,但我国属于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生产,指导着我们的农业不误时节,指引着我们怎么才能保障的生有所养,死有所葬。
          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年年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漫长的耕种后磨砺了坚强的意志,积累了耕种的经验,吸取了应付饥荒的教训。
    对应现代化的生活,“三年耕”告诉我们,有计划什么季节种什么菜,有计划使自己的知识日积月累,从而获得足以应付“饥荒”的来临;“必有一年余”告诉我们耕耘不易,但又时时无常,如果没有多余,无常来临时就没有办法应付无常。
          所以得抓紧当下,积累自己,丰富自己,以备急需。我们这个知识的积累,财富的积累就是当下不缺少吃穿年代的粮食,也是应对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的保障。
     现代人被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透支着,遇到特殊时期必然难以应对。有规划的消费,不因攀比、不虚荣,多积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
         “三年耕,必有一年余”背后的思想和意义仍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

微信图片_202404062206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