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6|回复: 2
收起左侧

面食里的乡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4-4-1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食里的乡愁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花桥寺学校:吴忠富
    自幼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外婆家里,我妈妈是河南人,我四个月开始到小学六年级在河南南阳淅川长大,一天三顿吃面食。后来到湖北郧县老家上了中学,生活习惯和河南一样,在后来上了大学,湖北沙洋师专,学校食堂早上做面条、包子等面食,中午和晚上做米饭、炒菜。毕业后分配到十堰的南部竹溪工作,早上吃面食,中午吃米饭,晚上吃米饭或面食,我非常适应这儿的饮食。
    回忆小时候,母亲做的面条主要有清汤面、糊汤面、臊子面、蒸面条、凉面5种。清汤面好做。做糊汤面讲究技术,把面粉或玉米粉加水搅成稀糊,在清汤面快煮熟时倒进锅里,搅匀后煮开。做汤面时,可根据不同季节,在面条里加入自家菜园里种的时令蔬菜。冬天放大白菜、胡萝卜、菠菜、干芝麻叶、干萝卜缨、大葱等;夏天放芹菜、豆角、西红柿等。冬天吃糊汤面时,再配上点儿油泼辣子,辣乎乎的,吃得身上暖烘烘的;夏天吃清汤面时,就着爆炒酸辣朝天椒,过瘾又开胃。
    臊子面就是先用清水煮白面条,把面条盛进碗里后,再着一大勺臊子进去,搅拌均匀。臊子的内容通常是鸡蛋、西红柿、五花肉或肥肉、木耳、香菇等。
    郧县老家把蒸面条叫卤面条,其实是先炒菜,炒个半生不熟,然后把面条放在菜上蒸,蒸熟后,揭开锅盖,把面条和菜搅在一起,拌匀,再泼上炒菜时提前盛放的菜汤,这样既容易把面打散,又方便面条入味和上色。蒸面条色香味俱全,每次我都能吃上三大碗。
    凉面是在三伏天吃,先在锅里把面条煮熟,然后捞出来,放进凉水里浸泡,增强韧性,再捞出来,沥水后倒进碗里,浇上捣碎的大蒜、姜末、青辣椒,以及盐、醋、酱油、芝麻油等,搅拌好,吃一碗捞一碗,吃进肚里凉爽爽、美滋滋的。凉面拌着青菜,有时候是苋菜,有时候是豇豆,有时候是黄瓜,父亲喜欢吃荆芥,经常从自留地的菜园里掐上一把荆芥,拌入面里,增香开胃。
    我的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她经常给我们做白蒸馍(即馒头)、玉米面发糕、花卷、包子、千层饼、锅盔馍、锅贴馍、菜饼等。
    做馒头的关键技术是揉面,面揉得到位,蒸出来的馒头就有层次感,像老面包一样,可以一层一层撕着吃,口感非常好。把发酵后的生面团揉成一个个馒头后,放在案板上醒一会儿,或者放在铺了荷叶的竹篦子上醒,醒的同时,给锅里添上水,灶里加柴,点火烧开,再把放着生馒头的篦子放在锅上,盖上我奶奶用麦秸秆做的锅盖,锅盖与灶台接触处的四周用干净毛巾或旧棉布围好,以免漏气,大火蒸15分钟后,熄火,等十来分钟后,再揭开锅盖,带着麦香的馒头就出锅了。
    包子的馅可多了,有萝卜粉条馅、韭菜鸡蛋馅、青椒茄子馅、豇豆馅、白糖馅等,过年的时候,我妈会做点儿猪肉馅和绿豆红薯馅的包子。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妈蒸了一锅肉包子,我一口气吃了6个。
    千层饼,老家人叫油馍娃儿。做油馍娃儿时,面要擀成椭圆形的薄片,撒上盐、葱花等,然后从两头卷起来,揉成一个厚面饼,再放进锅里,先用大火、后用小火慢慢烙。做千层饼的关键在于火候,因此坐在灶前添柴的人很重要,往往是我父亲干这活儿。我也干过,但掌握不好火的大小,有时候火太大,害得我妈把油馍烙糊了。
    除了面条和馍馍等美食,老家的面食还有饺子、面糊、面籽儿、面疙瘩、煎饼等,现在有郧阳米线,我小时候主食。
    二十几年里,有了工作学习,走南闯北,品尝过各地美食,但都比不上父母笑吟吟端出来的那碗面条香。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已经年老了,住到十堰城区离开了老家,可是老家的面食就成了一种乡愁,永远留在了我的味蕾和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4-4-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笔很赞,写出了共同的儿时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4-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郧阳地区面食能少了锅出溜,糊饽,面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