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6|回复: 1
收起左侧

锅烙饼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4-4-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锅烙饼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花桥寺学校:吴忠富

现在的超市和小店,中秋节前,五颜六色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形态各异的月饼在城乡大街小巷的食品店里摆放得琳琅满目,吸引人们去购买,待中秋节之夜去享用。
其实,在我们少年时代过中秋节,虽然吃不到月饼,但也有供过节享用的美食——锅烙饼。
话说郧县的锅烙饼,巴掌大,圆形,中部凸起,周边薄,形似一个田径赛事中所用的铁饼——只不过很小。锅烙饼外面酥脆,里面甜软,吃起来香甜可口,老人、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回忆起来,当年母亲做锅烙饼的程序还是挺复杂的。
中秋节的中午,母亲洗完一家人午饭用过的盆、盘、碗、筷,立马在一个由泥土烧制而成的盆里,放入几瓢面粉,加入适量的凉水,撒上一些捏碎的“酵头子”,先用左手扶着盆,右手在盆里沿逆时针方向,不停地“抄”着,面粉、水和酵头子拌匀后,形成了“面稀子”。
随后,母亲左右两手合作,将面稀子聚拢,搓揉成一个椭圆形的面坨。这道工序叫和面。
面坨搓揉到表面比较光滑时,连盆带面放在案板上,用一块干净的半干半湿的纱布将盆盖严实,然后一直放到傍晚,这叫醒面。
傍晚时分,母亲从田间收工回家后,丢下劳作用的农具,赶紧进厨房洗手。随后,掀开盆上的纱布,看看面坨“发胖”了没有。如果面坨“发胖”了,就是面发开了。
面发开了,活也更忙碌了。母亲卷起两只胳膊上的袖管,双手把面坨从盆里盘出,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来回使劲地搓揉起面坨。这道工序,面坨搓揉得越到位,做出来的面食越筋道。
面坨搓揉到一定程度,母亲用菜刀切下一小坨,观察断开处“小洞”的大小,这些“小洞”,我们也叫“蜂窝”,“蜂窝”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下一道工序。
如果“蜂窝”多而大,就多掺合一些碱水到面坨里,如果“蜂窝”少而小,就少掺合一些碱水到面坨里,这道工序叫“打碱”。只有像这样把握掺入面坨里碱水的量,才能做出既蓬松,又不酸的面食。
这算是完成了做糖锅烙的基础工作。剩下来的,才算真正进入做锅烙饼的工序——做锅烙饼和炕糖锅烙。
把发好的面坨分成几块,取出其中的一块,揉扯成圆柱体,再用菜刀将它分割成一些大小基本相同的小面坨,这些小面坨俗称“面剂子”。再把每个面剂子用手掌压成中部略凸、四周略薄的圆形面片,每张面片的中部放上一撮红糖,再把面片对折合拢,捏好压平,两面撒上一些黑芝麻,一个个糖锅烙的坯子算是做好了。这便是做锅烙饼。
如果说发面中酵头子和碱水掺放量是个技术活,那么炕锅烙饼也是重要的环节,是有讲究的这个环节的最大讲究就是火候。那时炕锅烙饼,既没有电饼铛,又没有烤箱,完全靠火和铁锅,顾名思义,讲究“炕”和“烙”二字。
先在土灶里燃着柴火,等火将锅炕热,母亲就把锅烙饼坯子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放在铁锅里,布置好,然后指挥添柴烧火的人调整火势,由强到弱。待糖锅烙的一面烙“硬”了,母亲就用锅铲把糖锅烙一个一个地翻身,这时又要指挥添柴烧火的人调整火势。
如此反复几次,母亲认为火候到了,就把烙好的锅烙饼铲出锅,放入筲箕中。火候要合理把控,要让锅烙饼熟而不硬,其表面焦而不糊。
而今,十堰市郧阳街市面上仍然有锅烙饼出售,但我总吃不出当年母亲做的锅烙饼的味道,更吃不出当年全家老少十余人围着一张饭桌吃锅烙饼的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4-4-2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实感,永远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