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委党校2023年秋季学期第一期中青班刘宝、任健、何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多元、潜力巨大的行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促进消费既是当前经济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也关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十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影响十堰市未来文旅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 一、十堰市文旅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十堰市文旅市场呈现全面复苏良好势头。2022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24亿元,旅游收入和人次省内排在武汉、宜昌之后。旅游产业增加值为380亿元,较上年增长5%,占全市GDP4%左右。全市规上文化企业213家,全省排名第五,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48.8%,增速全省第二。 二是十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十堰市居中独优,气候适宜,历史悠久,发现了世界上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作为湖北与陕西的交界地带,拥有独特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十堰既有湖北的豪迈与开放,又有陕西的文化底蕴和雅致,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让十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十堰是生命不断线、历史不断代、文化不断层的现代汽车城,武当文化、汉水文化、诗经文化、汽车文化交相辉映。 三是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牌数量多。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是十堰旅游的三张名片,特别是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5A级旅游景区,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自然、生态、旅游优势,具有世界级旅游的品牌、品质和品位。全市现有A级景区94家,品牌数量全省第一。 二、十堰市文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发展不够 一是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够,创新不足。在对区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活化及旅游利用上,效果较差,尚处模仿阶段。缺乏创作、编剧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些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深入挖掘和利用,同时也满足不了大型文艺演出需要。因缺乏大型文旅项目包装、文旅活动策划、文旅宣传营销专业人才,文旅资源和文旅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快速提升。 二是旅游与汽车工业融合推进缓慢。作为工业城市,十堰汽车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仍以生产功能为主,与旅游融合度较低,缺乏工业旅游产品。虽然在“十三五”和“三年行动方案”中均提出充分利用城内闲置的东风汽车工厂遗址和废旧建筑,重点打造东风汽车主题公园、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园等汽车工业文旅项目,形成汽车工业游、汽车创意商品、创意汽车文化体验、汽车主题商业休闲等新的产品业态。但实际从东风汽车主题公园5A级景区项目到东风1969文化遗产创意园区项目,因项目规划多次调整,加之招商难落地等原因,目前汽车与旅游尚未形成成熟的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汽车城”品牌优势和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 三是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广度方面,我市对整合各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不够,对统筹文旅产业融合和区域连接性有待加强,存在县市区之间自成一体、单打独斗的现象。总体呈现小、散、弱“浅融合”现象。在深度方面,十堰市文化旅游未形成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商贸、教育、科技、农业、医药康养等产业跨界融合上层次不高,在“产业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上联动不够,产业链整合有待加强。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还不够,在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保健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四是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旅游方式单一。旅游收入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景区产品宣传策划创意不足,仍以传统景点观光为主,十堰市城区、丹江口库区、各景点未能串联形成旅游线路,旅游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在文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购、娱要素属于显著薄弱环节,游客以散客、一日游居多。 (二)武当山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一是武当山行政体制不顺、管理体制落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没有独立户头,各项数据、政策落实都融在丹江口市,无法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景区门票、换乘车运营、金顶索道等由不同主体负责,景区建筑也由道教协会、文物宗教部门分别管理,多头管理和分割治理导致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太极湖集团、三丰广场、和韵公司、土地征迁、不动产证办理等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时间长、涉及群体多、信访维稳压力大、化解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未能有效保障,在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是武当山名气大,旅游品质低,未发挥辐射周边的作用。武当山旅游文创产品单一,主要依赖“门票经济”,以古建筑观光、宗教朝圣为主,在个性化和道文化的品牌发展方向上尚显不足。对武当山周边县市,互动式旅游、水上游、周边农家游、康养游等一些新的旅游业态发展带动缓慢。 (三)旅游市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旅游配套欠缺,旅游要素建设需要统筹推动。旅游景区周边的建设在满足当地居民工作、生活需要外,应更加注重外来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景区周边建设普遍停留在产品、景观层面,缺乏产业高度;景观公园、文体设施、文博设施、公共广场、景观绿地、景观道路等供居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休闲空间还不多。 二是文旅执法与市场监管难以形成合力。游客对景点乱涨价、乱收费,“黑导游”、“黑旅行社”、拉客宰客等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投诉较多,对游客满意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餐饮方面,有许多旅游景点的餐饮店仍然是环境差、容量小的“苍蝇馆子”,文化旅游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涉旅要素市场监管的职能,需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三是我市旅游服务存在诸多短板。尽管我市旅游服务已初步形成规模,但高端住宿设施和高星级旅行社供应不足;标识标牌缺数量、缺创意;通景公路缺景观、缺驿站;服务人员缺培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高,旅游服务软环境相对滞后;部分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如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给游客带来安全风险和不安全感。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合力兴旅新局面建议市政府牵头建立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协调有力、科学完善的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明确市文旅局、住建局、自规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委、文旅体投集团等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和牵头协调等具体职责,形成多部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三项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一是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二是建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资金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向上资金力度,拿出切实的措施、出台刚性政策,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设立统一的文旅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统筹支持文旅融合发展;三是建立高效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创新融合文旅品牌标准,增强旅游品牌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 (二)坚持整体性规划,推进全域旅游“一盘棋”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和全域旅游原则,立足我市文旅资源实际,结合全域旅游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配套编制旅游交通、公共服务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构建全市文化和旅游整体规划体系。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资源一体化整合、服务一体化配套”,将文化旅游规划纳入城乡规划重点内容,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加强文旅品牌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擦亮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名片,激活带动全域旅游。围绕旅游全产业融合,康养产业、休闲农业、休闲渔业、文化遗产、科技展示、体育运动、旅游商品等,要从门票经济逐步过渡到全产业链经济。坚持融合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从山水提炼文化,把文化融入山水,推动现有城、景提档升级。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规模化特色种植养殖、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特色餐饮、民宿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等优质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围绕恐龙蛋化石群、“郧阳人”头骨、湿地公园、汽车工业等文化遗产和特色资源,打造特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围绕医疗康养资源,打造医疗康养旅游示范区。 (四)壮大吃、住、行、游、购、娱产业,推动引客入堰、留堰以开发个性化、体验式、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结合消费需求变化,引客入堰、留堰,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十堰味道”,依托十堰本地竹溪蒸盆、郧阳三合汤、房县黄酒、竹山懒豆腐等特色小吃,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尽享舌尖上的十堰;二是提升住的品质,通过奖励扶持,支持旅游民宿和星级酒店产业发展,促进产品更加丰富,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三是打通便捷出行,合理规划全域旅游景点线路,加快建设各景区道路,方便游客游览观光,开通高铁站、飞机场到景区的直达旅游专车,构建城景旅游交通路网,完善服务驿站、旅游标识、充电桩、厕所、停车场、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推进文化演艺,将剧院、剧场、演艺、影视、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鼓励各景区策划推出高质量、常态化的文娱演艺项目,提高体验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增强旅游的观光乐趣;五是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和集购物、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区。六是点亮“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文旅消费精品项目、推出夜间文旅消费精品线路、提供夜间文旅消费便捷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在夜间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乐趣,激发城市活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IP。 建立市级旅游宣传和旅游产品促销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对外宣传、招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依靠主流媒体,积极做好中央、省、市媒体对十堰市旅游的宣传工作,突出重点,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积极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适时举办讲好武当故事、文创设计、体育赛事等活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非遗商品、特色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拓展文旅营销新模式,引领和拉动游客消费需求,努力扩大十堰市文旅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