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3|回复: 0
收起左侧

铭记历史,启迪未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8-2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在探寻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三线建设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作为一项始于1964年、历时17年的大后方工业建设战略,三线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布局及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特别策划了三线建设亲历者的采访活动,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回忆和感受,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三线建设图景。随着时间的流逝,亲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重要阶段—三线建设的老员工逐渐减少。为了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2024年7月1日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学院学子组成的二汽记忆寻访团开展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二汽老员工的采访,收集他们的回忆录。本次采访的对象是在三线建设期间,曾亲身参与过项目的老工人、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等。他们大多已步入暮年,但回忆起那段艰苦却又充满激情的岁月,依旧满怀感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电话采访,几近走访他们的生活环境,试图捕捉这段历史的细节,记录下三线建设对他们生活轨迹的改变,以及他们眼中的中国变迁。本次社会实践中,二汽记忆寻访团深入二汽老员工群体,通过面对面访谈,记录下他们口中的二汽建设和发展史。多数受访者表示,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充满激情,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二汽不仅是他们的工作场所,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和对国家的忠诚。正如孙利炜爷爷的证书上所说,“遥遥路二千,告别冰城回车城;飞行近一月,历尽艰辛鸽回巢。”三线建设者们也经历了漫漫长路,走过冰山险路才历经艰辛推动建设回到正轨。在采访中,许多亲历者谈到了当时国家对三线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他们怀着一颗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大西南、大西北的建设中。生活条件的艰苦、工作强度的巨大,都未能阻挡他们的热情。寻访团采访过程中得知从河南背井离乡投身建设的张生智爷爷,“国家建设需要我们,我们就到这里来”张生智爷爷也亲切自豪地说道“湖北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亲历者们参与建设的工厂、企业多数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社会进步。在回顾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亲历者们表达了对三线建设精神的自豪与传承。同时,他们也对一些项目中的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反思,比如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为未来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每一次的技术难关攻破都是三线建设迈出的坚实一大步,二汽厂的工人们同三线建设一般,都在每一次的艰难当中找寻到新的希望,从而成就如今的新局势。三线建设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精神内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今天,随着国家战略的再次重视,如何借鉴三线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当代青年面前的新课题。此次通过采访二汽(中国第二汽车集团公司)的老员工前辈们,回顾了二汽自三线建设以来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旨在捕捉和记录那些参与二汽建设的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从而为研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影响提供一手资料。通过这些回忆录,当代青年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三线建设时期的生产生活景象,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奉献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些个人故事补充了官方历史的叙述,提供了一种从底层视角理解国家历史的可能性。通过这次三线建设亲历者的采访,寻访团成员不仅记录了三线建设的珍贵历史片段,更深刻体会到了那一代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让大家一同向那些为三线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以此为契机,激发新时代下更多人的奋斗热情,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