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上学习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我们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喜欢玩,即使我们说玩是学习,但我们还是要跟社会发生真实的关系,就是要跟社会发生真实的饱满的接触,这个社会文化,人类音乐,人类绘画技术,人类语言文学,建筑学所有的所有,在他6岁到10岁的这个时候呢,他右脑基本形成,左脑也开始发展,6到10 岁孩子的自我认同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重要期,家长是很有办法为孩子做些事情的。这个时期是建成孩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你要孩子喜欢学习就有点困难了,因为这个时间,爸妈是容易影响孩子的。看看6到10岁这个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不会被批评的,干什么的时候会被批评的呢? 很多孩子在家里玩,自由自在的看电视,但看电视,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陪着,你坐直了,笔拿端正了,书本放正了,眼睛离书本要远一点,不然要近视的,字写的不好,写错了也会骂,要是作业写错了,没有写完甚至还会挨打。这就是说他玩的时候你会伤害他嘛?会去批评他嘛?假设孩子做什么事情时你都会指责他,而做另外的事情他就充满着自由和快乐,你猜他会喜欢什么呢?而我们的家长从来都不这样想,当然我们心理师是有责任提醒家长的。 因为6到12岁就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时候,形成一个内部规则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家长谈孩子时满面春风呀,说我孩子多么聪明,多么漂亮,多么能干,但一说到学习就不高兴了,说这孩子不爱学习,什么聪明不往正路上走呀。对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从来不批评他,不打他,就是学习上要批评他,要揍他,要打他。但这样干,在6到10岁恰好破坏了儿童对学习的动力,因为那个时候孩子没有道理可讲,不是什么东西对他好,什么东西对他不好,要有批判力,他左脑还没有完全形成,他的价值系统还没有完全的结构好,所以他这个时候要关注妈妈的表情,更关注妈妈的态度这些直观上的东西,如果总是在他学习时骂他,他就觉得一遇到学习就非常糟糕,他就会很紧张,但是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随着他玩,喜笑颜开的。那当然了无意识他就会觉得,在玩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快乐的,孩子都喜欢爸爸妈妈快乐,所以他就拼命地玩,你却不会骂他,因为他玩你才高兴嘛,孩子当然就喜欢玩了。 反过来,在孩子6到10岁,当他学习,不仅是读书,写作业,看书和写作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其实看电视、听音乐、弹钢琴、画画都是学习,总之只要是带有任务的时候,孩子要有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好感。每当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高兴,不管他歪着、倒着、拿个倒笔等,只要是与学习有关,都不要管他,千万是字写歪了你高兴,因为他总会写直的,孩子会去模仿别人,你别让他痛苦呀,他题是可以做错的,老师不就是为了给他改题的嘛,你家长着急个什么呢? 你在家里的时候千万让他只要一拿书,只要一拿笔,只要一画画,哪怕是他观察一个小虫子,那都是在学习,他都是绝对权利的,而他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坐直了,我要你规规矩矩端端正正的,要不然你身体发育会出问题的,你腰弯了怎么办,眼睛近视了怎么办,将来谁喜欢你,谁看得上你。反正是你要改变他的习惯,不要在学习上使劲儿,要在学习以外去使劲儿。只要他是疯玩的时候,你就告诉他:宝贝你必须怎么样,必须怎么样,要建立起好习惯,将来才会被人看得起,才会有出息。学习上不告诉他,由他去。当然你在别的地方建立好习惯他也会自动过渡到学习上。 也就是说,我们刚好在学习上不批评他,他可以把书贴到眼睛都不要管他,一定在6到10岁之间不要在学习上管他,10岁以后就可以教导他了。那个时候他懂事了,他知道你为他好了。5岁他不懂得好还是坏,他只是自己觉得他一做这件事情妈妈就不高兴,就生气。所以,建议父母当孩子在看书、写作业、学习的时候,就是天大的事情,不要说他,不要打搅他,当然发生了地震或者是火灾还是要说的。其他的事情,我孩子在学习哦,这个电话过一会儿再打过来,他就会有个反应,这个学习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读书,在看书,在写作业,他觉得爸爸妈妈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因为学习很重要呀,爸爸妈妈要让着他。同样大人看书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安静,不要打搅。5到10岁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这段时间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一件美事,只要在看书,他充满了自由,他可以躺着,睡着,歪着,靠着,可以在任何地方,甚至是厕所里坐着,反正是他干什么都行,其他的时候就坚决不允许了。只要是在学习上就允许他这样,他就会建立起学习的一个愉快感,一个神圣感,原来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假设孩子玩游戏,看手机时你不要反对他,玩吧,认真的玩吧,但是手机要离远一点,腰板要笔直的,并且规定手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腿脚要怎么放等等,总之是对所有玩的东西都有一套相当完整的规矩,必要的时候妈妈甚至拿个尺子,拿个量角器,歪了就不行,角度不够也不行,他很快就不会说玩游戏了,因为他一玩游戏就出错。6到10岁的孩子一开始的时候你老是教导他怎么站,怎么坐,怎么玩,干嘛非要读书的时候上学后一看书、一写字,一开始学习你就来劲儿了呢?所以这第一,是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要改变。 第二就是6到10岁的孩子要用零散的方式来刺激他的学习,不要说今天学习什么,明天学习什么,一定要用同时刺激的多种知识系统,千万不是书本,六年级以下的孩子在学校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就是考了高分也是没有用的,所谓的这些分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知识他自然会全部懂得的。在学校真正应该学习的是他的社会能力,他的人际交往,他的情感,他的心理发展结构,包括他的游戏。这是孩子12岁以前的重要发展,这些发展不好,孩子将来至少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多半是有问题的。 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靠他所有知觉的饱满,如果他从小都受到了大量自然信息的刺激和科学信息的刺激,这个刺激有个特征,一定要发展孩子一个兴趣,这个兴趣不管是什么兴趣,哪怕是喜欢研究一个虫子就行,你要引导他研究有一定的深度,比如你刻意引导他,这个虫子怎么跑的呀,会叫不呀,触角是怎么动的呀,它们之间是怎么交流的呀。因为智力是这样的,问题从某一个点开始提高,然后扩展到其他类别。这个兴趣最好是在6到10岁建立,一定要帮助孩子在某一个知识,尤其是历史学,生物呀,也许是钢琴,也许是色彩,反正是在某一个点上,要把他的智力提高到一个高度,这个孩子应付小学的学习就非常简单了,因为他的智力是有个等级的。如果小学总是希望孩子面面俱到,那就面面一般,因为他没有一个地方的智力结构刺激到了高峰。所以,对儿童管理模型呀,拼图呀,很多妈妈一看他上学了就不让他玩,一玩就影响学习。 恰好是相反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做一种游戏,做游戏本身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他对这个东西的把控和理解,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包括记忆,就是齐头并进地发展着他的智力能力。所以说那个时候,一定要你的孩子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来帮助他,但是不要逼他,逼他就没有用了,正确的做法是不停地放些资料,讯息在那个地方,让他可以看到。他就会发展到一个更深度的思考,或者理解,而这个理解,回到其他上,他的学习就会更好。我们了解一些高中,特别是一线开放城市的高中的情况,只要是重点高中的孩子,一般都是玩游戏的高手,就是我们这样的四线城市的大学,开放地区来的孩子,中学阶段对学习要求相对宽松的孩子们玩游戏比我们落后地区孩子玩得也好。为什么呢? 学习好的孩子转到游戏上也是高手。这就是智力等级决定的。学习好的孩子他从小恰好在某一方面比别人投入的深度要大,结果他后来学习就轻松,学习轻松又能玩,所以他哪一方面都好。千万不要让孩子小时候就放弃了,你不能画画了,你不能写书法了,你不能玩游戏了,你不能弹琴了,你不能玩手机了,你不能干嘛等等,要好好学习。完了,现在他这个地方本来智力发展比较高的,结果非要放弃去适应那些低的结构。结果呢,他的发展就受到了阻碍。所以对孩子学习一定要知道他具有很多特别性的,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学校的学习,学校学习只是一种通约的方式来发展的,是齐头并进的那种平衡方式来传输的,但是很多孩子他的智力具有他自己的特点。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其他方面很好,就是学习不好也没有关系,因为学校的学习不代表整个知识结构的成长,其实我们在学校得到的知识连1/10都不到,大量的知识成长都是在学校以外形成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聪明,但是因为他的智力不适应在学校里面学习这种刻板化的灌输方式,他可能更喜欢一种自我思考的方式。所以整个小学阶段应该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的时候,不是要争那个分数的时候,因为孩子最终不是说小学优秀就优秀呀,三十岁,四十岁以后优秀那才算是真正的优秀,小学优秀有什么用呢?为了小学的学习就把孩子打压的很厉害呢?所以得不偿失。很多孩子智力的发展水平可能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在小学阶段,老师一定要是孩子普遍喜欢的人,因为孩子喜不喜欢老师,还有学习环境,跟孩子是否喜欢学习是大相关的。一个孩子是否喜欢学校取决于学校的环境,喜不喜欢老师取决老师的人格和心理学水平,老师没有魅力,成天凶巴巴的,孩子辛辛苦苦在家里建立起来对学习的好感就会被破坏掉。所以,我在一个小学给老师讲课时说了一个让老师们,特别是女老师哄堂大笑的话,我说:每个老师回家了没得事了,不仅要自己对着镜子微笑,还要让配偶、孩子打分,看看笑的怎么样,只要是大家都说笑得好看,让人舒服的话,你就用这种微笑来面对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巴正不得天天讨好你,讨好的恨不得辞掉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把你接回家,当他的妈妈或者爸爸。尤其是四年级以下的老师千万要学会笑,因为老师是学校的象征,我们儿童的心理就是这样的,七八岁的孩子评价人就是可爱不可爱,可亲不可亲等感觉上的问题,不是知识和水平上的问题。你天天板着个脸,好像孩子都是欠着你八斗米似的,孩子能觉得你可爱吗?他觉得你不可爱,又是你让他学习,他能听你的吗?什么叫好看?对孩子来说,没有客观上的标准,就是和蔼可亲,见了孩子笑得合不拢嘴的那种老师,假设你恶狠狠的,一会儿让孩子站着,一会让孩子蹲着,他会喜欢你,给你好好学习吗?他不喜欢老师,就不喜欢学习,他不喜欢哪个老师,哪一科成绩就会垮掉。因为他是孩子,我们不能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不懂,这个老师确实学识很高,但表面上他很凶,不理解孩子,这个孩子不见得学习就好。温和的老师永远是孩子喜欢的老师,而拥有母性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妈妈上班了,孩子还得依恋老师,结果老师比他妈妈还好,这个孩子心理发展就非常的舒服,他就不会受到阻隔,他就不会因为与妈妈的分离造成痛苦,他就老会想到学校去与老师套近乎。假设老师懂一点心理学,就像妈妈这样的,至少要整理得比较舒服,让儿童有好感,所有的好感都建立在学习这种事情上,他就是不喜欢学习都不可能。 当然了,要让老师有心思打理自己,也得靠家长,你家长天天没得事了,说老师点烂眼子话,给老师上点烂药,说几句让老师不开心的话,老师还有心打理自己,对你的孩子微笑教育吗?老师是人不是神呀! 6到10岁期间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不是痛苦的事情。如果学习成了他痛苦的事情,孩子会打死他也不学习的。反正是痛苦,学习是长痛,挨打是短痛,搞过去了你就不管了是吧!想一想这就是人性,所以我们必须用一个人性的思维去思考儿童的发展。关键是他小,他不是哲学家,不是心理学家,他什么都不懂,什么是对他好,他只知道当下的体验好不好。一学习妈妈就变得很难看,他不学习妈妈就变得喜笑颜开,老师也一样,低年级孩子学校应该成为他喜欢去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两点,让孩子快乐学习其实很单位;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其实很简单。 二0二四年九月十九日 电话:13872801780;微信:jsw7238760。 贾斯炜,湖北省作协会员,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周易》研究、应用者;十堰市茅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家、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师。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解决孩子厌学、抑郁、焦虑、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擅长对求学(工作)发展方向、中止、改变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引。 常年辅导各类面试、接受各类心理(发展)咨询;招收愿意入门心理学(可含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文学、法学的爱好者为徒,学费面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