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教育在小学 (贾斯炜: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作家)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说的是人的规则意识,办事必须讲究规则。中国人这么讲究规则,但规则意识应当在什么时候建立,怎么却没有专门的论述。在此,我将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谈谈这个问题。 很有意思的5到10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一个重要时期,6岁以前就任他干什么,只要不干出大事情来就让他干,但是6岁开始就要建立规则了。孩子,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6岁他生气,妈妈说你生气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书哦,爸爸可是把书看成是宝贝的,你撕了爸爸就会打你的。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中国人很关心孩子,所以我们就跟孩子制订了很多安全规则,努力让6到10岁的孩子去学习成年人的那种意识,会给他规定很多东西,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大人就教育他。其实在孩子6到10岁,有充分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才是对的。怎么达成这样的一个东西呢? 只能给孩子一个规则,家庭里、社会里、学校里都只给一个规则。孩子就会有很多的能力和他的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就是这孩子自身的规则,比如说这孩子在家庭里面,就只要求他记住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情。孩子要玩有危险的东西,爸爸妈妈可以说这可能让爸妈很担心,说一下可能受到的伤害,但不是制止他去做,而是说这样做妨碍了谁,那孩子就犹豫了。就一条规则,他要来爱惜爸爸妈妈,他就会不去做了。当然孩子如果一时发飚,非要搞特别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制止的。当他知道做了会很危险,会对自己不好,不去做,不是爸妈强行规定的,而是他自己生成的规则。比如吃饭得等着爸妈,因为他要尊重爸妈,而尊重是什么概念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达成他内部规则的形成。 社会也只有一条规则,就是你的行为不能影响他人为前提,只有这一个规则,那人类生活就简单了。因为就一个规则谁都记得住,多了就记不住了。我们在心理学工作过程中看到,有的校规越来越多,学校秩序却越来越不好,相反学校秩序会更好一些。因为越少越好,他见了老师就知道敬礼,见了同学就知道礼让,就那几条规则,言行只要符合这几条就行,不需要遇到具体的事情了还得临时花时间去回忆规定。人人都遵守的原因就是很清楚,太多了连老师都记不住,怎么要求学生记住? 有统计,说大陆的错案率是进学高的。错案率为什么高?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条太多,就连法律人可能都记不住,所以遇到案子了不可能把所有相关法律都研究一下,而是找一个自己习惯用的法条安上算了。而欧洲的不成文法的国家法律人就只遵守“良知”这一个规则,反而很少有错案的情况出现。 一个社会如果规则过多的话,人们内部就无法形成规则。形成规则恰恰是6到10岁之间,孩子模仿一个人,模仿社会形成的一个内部规则会终身约束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被内部规则所影响,如果对孩子定了大量的规则,他就没有能力形成一个自己的规则,一切就只有服从了。但我们也承认,东方文化教育本身是需要某种隐藏的服从语言在里面的。如果内部不能形成规则的话,孩子只能依赖外部规则,所以他到任何地方对规则就敏感,但当没有监督的时候,他就把规则全部抛之脑后了。因为他没有内部约束。这就是中国人出国后行为容易出格的原因。 很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结果突然不学习了,天天打游戏,因为没有内部规则,中学时有父母和老师监督着,大学则没有了。这就是在6到10岁,家长一个重要的任务,让孩子充满自由地形成自己内部的规则的重要性。当然这个前提是爸妈首先得做好自己。内部规则更多是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的,不是强制的,是他自然需要慢慢适应的。他喜欢的就留下来成为了他自己的内部规则,并不是谁来让他这样做,因为他这样做人家会喜欢,所以他就会慢慢地学习着用这种方法与人交往,从而形成内部规则。但如果过渡的外部规则制约他,就失去了自我的能力,比如开车,同一个中国,我们到了港澳台就很少看得到不礼让行人的,礼让行人就是港澳台人的内部规则。规则的建立是需要技术的,我们把规则的建立主张温柔的坚持,既不能太严酷,太严酷孩子会受伤,能允许孩子在特定条件下有所例外,比如逢年过节、生日,特别庆典等等。总之规则一定要少,就那么一两条让他形成内部规则最好。 如果孩子一学习就会放松,感到舒服,知道学习是最安全的事情,如果学习最安全,他就必然会爱上学习。爸妈平时不打他,不骂他,就是学习时就打骂,中国文化不就这样嘛!过去的戒尺不就是用来打学生手心的嘛。所以呢规则的建立得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孩子不爱干净,我们千万不要说他是个不爱干净的孩子,不要好心帮倒忙,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从6到10岁建立规则的时候你要他爱干净,就不要提他不干净的部分。今天孩子放学回来妈妈说宝贝脸好脏呀,他为妈妈喜欢干净就去把脸洗干净了。明天孩子放学回来孩子脸干净了她不提,看了看说宝贝脖子好脏呀,他把脖子洗干净了,再回来,孩子脖子干净了她不提,却又发现孩子腿好脏,当腿干净了妈妈又发现他胳膊是脏的,反正天天孩子都是好脏的。反正妈妈一来就看到他好脏的地方,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放弃,因为他做好所有的努力都宣告失败,他就认同了,不管了,最终就真的成了一个邋遢的孩子。这就是妈妈搞反了,搞错了。如果孩子脸是脏的,唯有鼻子尖上一点是白的,妈妈说,我宝贝鼻子白得比白雪公主还白,来让妈妈亲亲,当你亲他鼻子尖的时候,第二天他的脸蛋就希望你亲了。因为你亲的是他干净的地方。青春期的孩子就不能这样搞了,这样搞他是会愤怒的。所以一定要记住年龄的,不能乱来,乱来肯定会自找麻烦的。6岁的孩子脸是白的妈妈亲了他就会让自己到处都是白的。因为他太高兴了,他干净了他妈妈好高兴,但是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他脏,他先觉得自己是干净的孩子,自然就怕自己脏了。他到八九岁以后就自然认同自己是个干净的人了。如果孩子小气,就想办法,找事件说他大方的很,哪怕是他拿个没有用的东西给了人家,你也要表扬我家宝贝太大方了,真好,妈妈小时候就做不到。他下次就会把更好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需要妈妈高兴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到老虎,你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提到老虎,不要给他交待不要想老虎。孩子上学前你交待,不要想老虎哦,当孩子放学回来了,你问他今天有没有想老虎,孩子说想了。你交待明天不能想了哦,孩子回来你再问今天想老虎了吗?当然想了。为什么?因为你天天提醒他,他能不想嘛! 所以呢,在6 到10岁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甚至可以是无中生有的慢慢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孩子必然会变成你强化的那个人。妈妈首先要假定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如果你假定孩子是个撒谎的人,每句话你都说他在撒谎。6到10岁是一个最重要的时候,一个撒谎,心理学上说就有了妈妈的撒谎焦虑,妈妈就说宝贝你撒谎了,妈妈对撒谎敏感了。以前妈妈没有对孩子说话敏感,今天这件事妈妈生气了,突然就激发了她的焦虑,心理学上叫做投注,她把撒谎投注到了孩子身上,从此以后孩子说话就变得非常麻烦了,说任何话妈妈都要盯着他,审查他是不是在撒谎,于是这孩子就真的开始撒谎了。本来孩子没有撒谎,但是妈妈却总能收集所有孩子撒谎的证据,证明孩子说话不老实,有时会出现主要部分是正确,但还是有夸张部分。结果这孩子只有放弃抵抗,10岁以前只有接受自己是撒谎的人,用撒谎的方法回避妈妈的怀疑。到了长大了被抓了,正好印证了妈妈的话,这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她就看出来了是个骗子。 所以教育孩子在孩子6到10岁是孩子形成很多行为模型、情感模型、包括情绪控制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期,对孩子情绪不要做价值判断,这个好情绪,那个坏情绪。因为6到10岁时妈妈已经给孩子了一个强大的支持,不管你悲伤、抑郁、愤怒都是人自然发生的,但是要学会认识这是一个什么情绪,但不要批评他,不要做二分,不要对立的以好不好来看待,以好坏来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他的观点对方不支持的时候,你就觉得对方是冲着你来的,好像不能并存去看问题,儿童也一样。 在6到10岁中交流最重要的一个时候,允许孩子说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因为交流的前提是跟孩子平等的。妈妈把一个想法告诉孩子,不叫交流,叫教育,很多妈妈说我交流很多呀,睁眼闭眼都在跟孩子说话。但说的都是妈妈想说的,孩子想说的话是——闭嘴,这不叫交流,叫伤害。 所以在这个阶段,一个情绪可以发,但要节制,告诉他不能像女孩那样哇哇地哭,不能像男孩那样吭吭地哭,6到10岁是一个人际社会能力、行为兴趣、爱好等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没有把握好,10岁以后就很难了。 那个熊孩子不听话了,这个时候孩子和妈妈是很会共情的,因为5岁以前孩子和妈妈是共生的,孩子撞到桌子了,妈妈说桌子好痛,给桌子道个歉;孩子踩到小草了,妈妈说小草好痛呀,给小草道个歉。这样就很好,孩子就会通过这种投注去感受到别人的感受,这种孩子将来就对人善良,对父母孝顺,不会伤害别人。 在情感上我们得允许孩子情绪流动,那孩子就会知道愤怒不会永远愤怒,高兴不会永远高兴,反正是情绪像水一样流淌着的。允许孩子有情绪,不要说你不能这样笑,回家了再笑,那孩子怎么可能呢?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快乐情绪或者总是悲伤情绪吧!一方面是节制,当然后来就是管理了,比如告诉孩子,爸爸太累了,脾气不好,你可不能在他面前发脾气,学会自我克制和管理,6到10岁他情绪方面也要形成一些教导。 总之6到10岁是形成孩子很多东西的关键期,我们不得不特别地认真对待,想办法让他们养成内部规则,为以后生活的幸福感打下基础。 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电话:13872801780;微信:jsw7238760。 贾斯炜,湖北省作协会员,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法学教授,《周易》研究、应用者;十堰市茅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家、十堰楚郧法律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师。 1970年生于鄂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93年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善于从法理上对法律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研究心理学30余年,擅长从心理、法理、伦理、中医的专业理论出发,解决孩子厌学、抑郁、焦虑、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导致的夫妻感情、家庭矛盾、法律问题,从而解开心结,挽救了无数在阴影中挣扎的个体和家庭,特别是迷途少年和濒危的婚姻。 擅长对求学(工作)发展方向、中止、改变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引。 常年辅导各类面试、接受各类心理(发展)咨询;招收愿意入门心理学(可含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文学、法学的爱好者为徒,学费面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