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草色遥看
收起左侧

孤帆远影碧空尽(叩访“中国李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史语所旧址,隔壁就是董作宾一家曾居住的地方,叫咏南山。曾经张家大院的繁华(石极上都有雕刻)与现在的衰败……这些大院解放后分给村民,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史语所仅仅200米,一个叫桂花院的地方,就是傅斯年一家当年的居所。可惜那天现居住村民赶集去了,来去两次都没有等到村民归来,只有我趴在门上的背影一探究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历史的天空
    李庄人是有福气的,当年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中国小地方,村民可以骄傲地说,我家曾是同济大学的图书室 ,当年某个科学家在我的院子里摆过生日酒,几十个教授围桌共庆,也不会有哪个小地方的人说,我们村举办过名振医学界的考古医学展览。如果现在给同济大学学生提个问题,同济35年校庆的举办地点,李庄人会更清楚,那是在李庄举办的。

    抗战期间,有许多大学南迁,然而所有的地方都没有产生像李庄这样的魅力故事。至于这些文化人来到李庄后,具体能给李庄留下什么,也许当年的罗南郂,张官周等绅士们,并没有那么现实。但他们深深知道,这是支持抗战,这是保护中华文明。而且一定是利大于弊,对于李庄未来的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靠罗南郂等李庄人的远见卓识和伟大魄力,因此不得不说,李庄在成就大师的同时,大师也成就了李庄,李庄人的付出,当时就得到了回报,同济师生用直流发电机,使李庄比南溪县城还早通电了十几年。李庄的教育翻开了新篇章。那几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硕士,所有学业可以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完成……
    只是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李庄在人们的视野里整整消失了半个世纪,历史的天空不总是湛蓝。
罗家五代:罗南陔(1985至1950)、萝萼芬(1921至2004)、罗亚新(1963)、罗中源(1989)、罗皓楠(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12月18日下午5点,岳老师在罗家第四代(罗中源,89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宜宾长宁县第一实验小学,有3000多人,四年级年级主任,教数学)带领下,走访李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6日第一次带我去罗家的谢老人。罗家第四代夫妇(他们是绵阳师范同学),询问夫人(四川达州人)何时知道罗家的历史时,她回答结婚后,偶然翻看老照片,才从老公的口中盘问得知。问她当时的心境,表示非常的惊诧……从中看出罗家对这一段历史的讳莫如深!罗中源说他执教的学校也几乎没人知道他的背景。

出生于2016年12月12日的第五代罗皓楠。当我说起从名字看,是否有怀念先祖的意思,一家人皆应声,正是正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南陔的孙子罗亚新,出生于1963年,在李庄小学教书

夫人,普通工人,已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日下午5点至晚9点在李庄,北京荟聚网岳总采访罗家第三代(罗亚新)、第四代(罗中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家老照片(第二代罗萼芬,出生于1921年,2002年与《发现李庄》作者岱峻合影,2004年去世。写一部李庄的书,一直是他的宿愿,据说是拿到这本书的当晚,悲欣交集,12点即去世)生前三次跳长江自杀,都被人救下。解放后父亲被镇压,全家一直到90年代初期只住20多平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2-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代的家书,图中的小孩是第四代。天晚用手机随拍,只为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