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台山,我会再来
——兼谈对路遥老师的回复
路遥老师旅美回国,事物繁多,刻意抽出时间细致阅帖!拜读路遥老师469个字的回复,真的挺欣慰。三伏天行走,发帖,如果有人那么认真看了你的帖子,仿佛与知心的朋友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老师把草色此次《又见山西》,视同余秋雨大咖类似的“文化苦旅”,并认为这样的旅行升华了行走的意义,达到了旅行的目的, 同时对受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总而言之,对老师的溢美之词,表示非常荣幸、非常感谢的同时,也深知自己帖子的短板所在。
出发伊始,做了一些功课,无奈宏大的历史,就像我在有些回复中所说,沉淀不够,表达只能是泛泛。一位资深新闻人看了我的帖子后,与我进行了数次的交流。
他说:“你要明白你要做的这件事情是跨越多学科的事情,别的不说,就算是单把你看到的东西写给读者,都需要很多知识来堆积沉淀;作为一个业余写手,把自己熟悉的知识,再用语言通俗的表达给网友且又很容易接受,这本身又是另外一种能力……敬佩你的能力和毅力,所以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不想做一件事情,而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付出的99分很努力只为了那一刻的展示出来……而这一刻背后酸甜苦辣大概只有自己知道。”
他还说:”你去了那么多的寺庙。一座庙宇的设计风格和建筑风格肯定会融入设计者和建设者的个人思想和文化认为;加上庙宇所要供奉的那尊佛,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整治环境人文环境...这六者之间的关联性是很强的...它们之间的黄金融合,才留下来了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我们心目中神圣这一座庙宇建筑.这样出来的文字才有灵气和生命力。
其实我们终其想知的是:这个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因为每个人的感悟能力不同,就会出来多种结果,那么最接近当时的各种环境的才是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的,这或许也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和书写的意义……因为我们一定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人,才可以将自己的东西释放给大家,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最后他说,你要是决定再去,我觉得你最好在去之前翻阅一下你文中提到的北齐盛唐和明清时期的山西历史……(我告诉他,最主要的任务户外人的百公里大朝台完成了。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