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车城淘影
收起左侧

在人间最美四月天里遇见“中国李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水长碑
在1946年10月下旬离别之际,史语所同仁决定立一块碑纪念这块曾庇护过自己六年的热土,碑额由董作宾用甲骨文书“山高水长”四个大字,碑额下是“留别李庄栗峰碑铭”几个大字,碑文表达了对滋养了自己近六年的山川大地及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
1946年10月下旬的一天,真正离别的日子到来了!满载人员与物品的轮船就要拔锚启程,是时,李庄镇长江沿岸已是人山人海,乡民们几乎全部出动为相处六年的学者们送行,恋恋不舍、黯然神伤,离愁别绪使气氛变得格外凝重,互道珍重声伴着哭泣声,此起彼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碑文:
李庄栗峰张氏者,南溪望族。其八世祖焕玉先生,以前清乾隆年间,自乡之宋嘴移居于此,起家耕读,致资称巨富,哲嗣能继,堂构辉光。
本所因国难播越,由首都而长沙、而桂林、而昆明,辗转入川,适兹乐土,尔来五年矣。海宇沉沦,生民荼毒。同人等犹幸而有托,不废研学,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客至如归,从容乐居,以从事于游心广意,斯仁里主人暨军政当道,地主明达,其为借助有不可忘者。今值国土重光,东迈在迩。言念别离,永怀缱绻。用以询谋,佥同醵金伐石,盖弇山有记,岘首留题,懿迹嘉言,昔闻好事。兹虽流寓胜缘,亦学府一时故实。不为镌传以宣昭雅谊,则后贤其何述?铭曰:
江山毓灵,人文舒粹。旧家高门,芳风光地,沧海惊涛,九州煎灼,怀我好音,爰来爰托。朝堂振滞,灯火钩沉。安居求志,五年至今。皇皇中兴,泱泱雄武。郁郁名亦,峨峨学府。我曰东归,我情依迟。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一日
IMG_20200412_164536.jpg
评分记录经验 收起 理由
草色遥看 + 2 很给力!
总评分: 经验 +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螺殿:
       之后赶往旋螺殿,因在刚进李庄古镇的路上看到了旋螺殿,没有去看。从板栗拗山上下来后,直奔旋螺殿。
旋螺殿距离李庄南面2.5公里处,人称“石牛山”,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8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高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无一颗钉子,全为木制卯榫结构,此庙虽经400多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2006年05月25日,旋螺殿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在旋螺殿在外面转了一圈后,碰到了看管的管理员,经过商量,也进去看了一下。
2020_04_12_17_26_IMG_8689.JPG
2020_04_12_17_27_IMG_8691.JPG
IMG_20200412_172932.jpg
IMG_20200412_173416.jpg
IMG_20200412_173701.jpg
IMG_20200412_1737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研究院社科研究所旧址
      接着到门官田的中央研究院社科研究所旧址。小路进去不远就到了“中研院社会所旧址”门官田。旧址没有维修,已呈破败景象。
著名学者陶孟和、巫宝三、梁方仲等居住于此,在此清算战时损失及谈判赔偿。
       著名学者陶孟和1887—1960),1910年,陶孟和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19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49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
       著名学者巫宝三,1936——1938年巫宝三被中央研究院派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 1938年在硕士毕业同时,通过博士学位初试,准备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理论”。1938~1939年在德国柏林大学进修。抗战胜利后,1947-1948年,巫宝三接受罗氏基金资助,再度赴美进修,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资本形成与消费支出(1933)》,随后回国,一直任职于社科院经济所。历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代理所长。
       著名学者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
  陶孟和(网络图片)
陶孟和.jpg
2020_04_12_17_19_IMG_8686.JPG
IMG_20200412_171937.jpg
IMG_20200412_171037.jpg
IMG_20200412_1711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院落大门、台阶、堡坎、屋基、院落来看从前应该还是一座不错的建筑。但现在已经衰败了。
IMG_20200412_171308.jpg
IMG_20200412_171340.jpg
IMG_20200412_171537.jpg
IMG_20200412_171716.jpg
IMG_20200412_1718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望历史,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看到了1940-1946年在李庄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的精神,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 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之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李庄,这个抗战时期最著名的四大文化中心(重庆、成都、昆明、李庄)和文化圣地之一,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与奋争,见证了流亡学者们在战火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八年离乱,十年悲苦,中国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与精神不死,追求的火种不灭,并将在新的时代光照里再次得到绵延。”他们背负一身盛名,却颠沛流离,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依然潜心于学术研究,依然不忘对民众进行灵魂启蒙,作为一代人的精神资源,他们给予我们的是对基本人性的信念,对社会改良和自我超越的信心。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坚韧、理性的理想主义精神,至今仍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华,在辉煌的天幕上绽放着自由的光芒。
其实是流亡该地的大师以及普通知识分子,向世界展现的不屈的精神风骨,那就是只要活着,哪怕只有一口气,仍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努力地干下去,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相反却是血脉偾张,灵性飞扬,散发出一种坚硬如石的特质。
        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
       在中国最艰危的那段岁月里,这些知识分子们、这些当时中国一流的人才,都不离故国,薪火相传,不仅为抗战献计献策,并且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力量。
      童第周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早年留学国外,与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相识并成为好朋友。1934年,童第周回到国内,经过几年辗转,进入迁到李庄的同济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童第周曾在晚年回忆说:“同济大学条件很苦,点菜油灯,没有仪器,只能利用下雪天的光线或太阳光在显微镜下做点实验……”1943年3月,李约瑟到中国考察,并于6月到访李庄,在李庄,他与分别多年的童第周再次相逢,看到童第周的科研条件如此艰苦,不禁感慨万端,他问童第周:“在布鲁塞尔有那样好的实验室,你为什么一定要到这样偏僻的山村进行实验呢?”童第周笑着说:“我是中国人嘛。”李约瑟听罢,内心被触动了,敬佩地说道:“对,对,中国人,有志气!”美国学者费正清到李庄考察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只有中国的学者能在如此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忍辱负重,愈挫愈勇,取得如此伟大的学术成就,这个成就与精神是中国知识界的光荣,也是人类历史的光荣。
                                                                                --------END--------
评分记录经验 收起 理由
草色遥看 + 2 很给力!
总评分: 经验 +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非对那段人文与历史有着极厚的兴趣,如何能为李庄而特意走一趟呢?
感谢淘影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中,知识分子的民族精神与崇高气节。
淘影老师是读了草色的帖子而为李庄心动,我想,或许也会有网友因为读了你的贴子而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5-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厚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5-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身诗意探李庄,万古人间四月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又见淘影美贴留。
淘影先生的遇见李庄是草色的叩访李庄的续篇,两篇帖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我们对这片抗战期间的文化圣地更加神往!为楼主的“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中做学问,比做学问一般的玩要轻松惬意更见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橄榄树--- 发表于 2020-5-4 13:28
若非对那段人文与历史有着极厚的兴趣,如何能为李庄而特意走一趟呢?
感谢淘影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那个 ...

短短的3个半小时,高效率的游完李庄,得益于草版的帖子的传播作用,得益于草版的帖子深刻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真的是了不起,舍身忘我,坚贞不屈,为了传承中国文化;
或许也会有网友因为读了贴子而心动那我感到更加欣慰;
感谢树版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