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自2022年5月1日起《地名管理条例》施行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全国城市更名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因为规定要求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且不以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历史文化遗产遗址、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划专名。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如果行政区划专名不能使用自然地理实体名和历史文化遗产名,那么过去的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大庸县更名张家界市、屯溪市更名为黄山市、峨眉县更名为峨眉山市、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蒲圻县更名为赤壁市、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县、通什县更名为五指山市、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市、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等都是不符合规定的,但是这些更名已经成功了。
二、十堰市更名为武当市的理由分析
第一,现有市名“十堰”二字过于僻俗拗口,在对外交往联系时,外地人往往将“十堰市”误听误写为”试验室”,这种笑话与难堪是每个十堰人出差时多次遇到的,至今仍然存在。十堰市人出差时只好解释说十堰是一个市名,地处武当山中,第二汽车制造厂就设在我们那里。
例如,十堰市曾经在深圳和厦门招商引资时,就因为十堰市名不被外商和港澳同胞所知而效果甚差。又如,湖北省政协受澳门总商会的邀请,组织全省优秀教师去澳门考察教学,所到之处受到澳门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关注。但在介绍十堰市时,澳门同胞仍是非常陌生,最后还是用武当山和二汽来作解释。可澳门人连二汽也不知道,只了解武当山。澳门同胞还建议说,既然二汽在武当山,为什么不用武当来作市名呢。又如,德国一对青年夫妇骑自行车环游世界来到武当山才得知这里有一个城市叫“十堰市”,才顺便来十堰一看。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了“武当”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十堰市”在国内外的不知名度,二者之间反差之大可想而知,国家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要求地名命名要简单确切,不用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字。而我们十堰市名既是僻字,又是字形和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大大限制了十堰市对外开放的影响力,所以,应迅速将”十堰市”改为”武当市”。
第二,十堰市本来就地处八百里武当群山怀抱之中,武当主峰下,这在地域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毫无牵强附会之说。
第三,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其文化渊源,源远流长、闻名遐迩,世人一听就肃然起敬。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而反馈十堰市。改名之后其效益不言而喻,其影响不胫而走。尤其是随着中华文明的传播,现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东南亚等世界许多国家也有道教宫观和道教团体。因此,来武当寻根谒祖,朝山进香,会像伊斯兰教到麦加朝圣一样为十堰市增添神奇的光环,其在世界道教祖庭地位,无异为十堰市戴上一顶金色桂冠,起到对武当市和武当山宣传促销的双盈作用。
第四,十堰市发展纲要的战略目标是将十堰市建成为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积极培育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一是突破性发展大旅游产业,打好武当名牌,加快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建设,二是加快开发水电产业,三是高起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而改名后的武当市则集中体现了武当山的大旅游和大文化及资源象征,时下的十堰市的“十堰”二字则是过去那种封建意识和小农经济、小生产、小塘小堰的集中体现,它与武当大旅游、大文化、大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极不相称,严重阻碍了这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呼唤着代表旅游城形象的“武当市”出现,既然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而形式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就不能忽视“名称”这一形式的作用,就必然选择适当的名称形式来促进内容的发展。也就是抛弃“十堰市”这一阻碍十堰市发展的旧名称。而易名为有利于促进十堰市发展的新名称“武当市”。这既是十堰市打好武当名牌,舞活旅游龙头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十堰市应对全球化发展对策的决定性高招。这一举措,实在比过去十几年来十堰市千方百计宣传十堰市知名度的效果总和还要大得多,好得多。况且,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古到今历来对地名人名的起名都十分讲究。据说,一个好的名称会给一个人一生,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好运气和推动力。
第五,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我们的首都北京历史上就曾用过幽州、燕京、大都、南京、北京、北平等;南京城也用过建康、建业、金陵、江宁、天京,还有别名白下和石头城等。“十堰”二字也不是原来固有的名称,它在明朝的名字叫“张家庄”,到清朝中叶才称为“十堰”,迄今为止不过二百年历史。而现在的十堰实在盛不下今天的百里车城,千里武当。当然,这个名字诞生于十年文革的极左时期,那时的名称是对所谓“封资修”的深恶痛绝,当然是越土越好,根本不需要体现什么形象问题、历史文化内涵问题和资源特征问题。可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它有一个逐步暴露缺点和弱点的过程,我们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今天,既然世人已经普遍认识到这种弊端,就非改不可了。
第六,全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有一批市县改名,如安徽省的徽州市改为黄山市,福建省的崇安县改为武夷山市,湖南省的大庸县改为张家界市,四川省的渡口市改为攀枝花市,灌县改为都江堰市,云南省的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县。湖北省的荆沙市和蒲沂县分别改为荆州市和赤壁市。这些城市的改名都体现了历史文化内涵和资源象征,体现了旅游产业优势。改名后,对其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作用和城市品牌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何况,十堰市的名称不仅是冷僻之字,音节上拗口,十堰的堰字与偃旗息鼓的偃同音和通假,也就是无声无息,拖刀而逃,易使人产生消极联想。与此相反的是湖北省宜昌市原名夷陵,夷陵二字的本意是山到此而夷,水到此而陵,意义不佳,后来改为宜昌,宜昌是应该昌盛的意思,具有积极向上之意。
第七,十堰市早在秦汉魏晋时期,名字本来就叫“武当郡”,而且武当郡还管辖武当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六郡之一,其渊源非常久远,影响非常之大,直到近来才被“十堰”这个小得不能再小,土得不能再土的俗名取代,今天改名只是正本清源,拂去历史的尘封,回归原名,使其本来面目重放光芒,再昭日月。
第八,十堰市如果改名,就只能改为“武当市”,而不能叫“武当山市”,因为“武当”与“武当山”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武当包涵着武当道教、武当历史、武当武术、武当音乐、武当旅游,也包含着“武当山”,内容十分丰富,音节十分响亮。假如叫“武当山市”,它的内涵就受到限制,意义就相对小得多了。
那么,更不能叫“郧阳市”,这是因为:其一,郧阳的“郧”字是个冷僻字,该字除了本省及十堰市周边以外无人认识;其二,“郧”其原意是“陨”,“阝”在左,因为太阳陨落、落阳,不吉利,才改为“阝”在右,其本意还是一样;其三,“阳”在说文解字上是山南水北,而我们十堰市在山北水南,内容相左;其四,中国市县名称有两大特点:一是州多,全国有几百个州;二是阳多,全国有几百个阳,它如海洋一样,多一滴水不见多,少一滴水也不见少,根本不能突出特征,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其五,它与四川省的云阳市字音完全相同,容易混淆,这是违反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规定的;因此只能叫“武当市”。
三、研究分析结论:十堰市更名武当市符合地名管理条件规定
综合来说,十堰市更名为“武当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而且改名“武当市”符合《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因为“武当”并不是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和历史文化遗产遗址,如果改名“武当山市”就可能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