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41|回复: 29
收起左侧

十堰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深度挖掘“十道堰”、十堰地名和十堰精神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茅箭区、张湾区文化和旅游局、十堰市图书馆承办的“十道堰、道十堰”故事会讲述活动将于2024年10月举办。十堰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近日陆续刊发了相关文章,秦楚论坛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6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地名的来历
◎潘彦文

十堰成为地名始于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郧阳设立郧阳巡抚以后。

明天顺八年(1464年),河南人刘通在房县大木厂聚众五万多人起义,明廷震惊,多次派重兵剿杀,刘通等获斩。但涌入汉江上游地区的流民还是越来越多。这时,明廷听取了南京祭酒周洪谟上奏的建议,效法东晋处理流民问题的做法。1476年初,明宪宗朱见深下敕谕派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原杰来荆襄地区(今襄阳以西的汉水流域)处理流民事宜,并将陕西西安府的商州(今商洛地区)、汉中府,四川的夔州府,河南南阳府,湖广的荆州府、安陆府、德安府、襄阳府等八府65个县划归原杰督抚。原杰来到流民起义的核心地带郧县、房县地区,在郧县新设了郧阳府和郧阳抚治。原杰在1476年近一年的时间里,南到荆州、夔州,北到商洛,西至汉中,徒步遍历山乡,安抚百姓,对闹事首恶进行严惩,对随从者宽恕处理,对外来流民劝返乡,当年劝返者近十万人。对不愿返乡的流民进行登记附籍,设州县、置官署进行管理。在郧县设置了郧阳府,析郧县和上津县置郧西县,析竹山县置竹溪县,析房县置保康县,析旬阳县置白河县等县。朝廷敕谕在郧阳开设了郧阳抚治和湖广行都司。按照几代皇帝的敕谕,历任抚臣来到郧阳抚治后,都尽职尽责“修理城池、防止盗贼,作兴学校、教化民众,兴修水利、鼓励耕种,追惩奸贪、安抚百姓”。还将先进的生产、耕作、种植技术带进郧阳山区。这些来到郧阳任职的巡抚都是治世之能臣,他们发现百姓吃水困难,就在郧县城先后为百姓开凿了十口水井,彻底解决了人民吃水问题;发现山区农田灌溉缺水,就组织百姓筑堰蓄水,干旱时灌溉农田。抚治初期,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前期几任抚臣就在郧县城南北两地修筑了盛水、武阳二堰,百姓灌溉之利一直延续到现在。自郧阳抚治初期开始,历任抚臣都注重辖区农业生产,领导百姓开渠、筑堰,蓄水灌溉农田。那时郧阳抚治辖区就出现了开渠筑堰的热潮,因此人们就把自己生活的某个地方习惯地叫着了某某“堰”的地名。由于当时的十堰地区开筑了上十个堰塘,所以人们就以数来称呼堰名。明嘉靖《湖广图经志》郧阳府卷记载:“郧阳府,山川:郧县,……十堰,在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湖广图经志》郧阳府卷还记载:“郧阳府,诗类……郧阳十景:……《十堰春耕》(韩弼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照鼓一声人自齐。’”反映了明代十堰地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从中可以看出,十堰于郧阳设府后“因溪作十堰以溉田”,到了明嘉庆年间,十堰作为一个基层行政建置地名被保留下来。这应该是郧阳巡抚时期设置划分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时,就在第十口堰旁边的自然集市建立了十堰里。里是明、清两代乡级行政建置。清代《郧县志》中就有“十堰里”的记载。

综上所述,十堰这个地名起源与明朝的郧阳巡抚时期,得益于历任抚臣的治域业绩。到了清代,十堰被称之为十堰里、十堰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十堰作为建置地名逐步发展:从十堰村、十堰公社、十堰区,一直到今天的十堰市,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地名由来
◎耕父

十堰地名的由来,有大十堰和小十堰之说。大十堰指原郧阳地区的郧县所辖郧县城关镇和十堰区的八个人民公社地界。小十堰指现在十堰城区的茅箭区和张湾区地界。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紧邻秦岭,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结合部。这里是中国三级阶地第二阶地的丘岭、中高山、高山的过渡地带。多山多沟壑的地理特征和亚热带多雨的气候特征,造就了这里山地垂直落差大、河流纵横、水源丰沛的地形地貌。
汉水黄金水道自西向东穿越郧阳府古城,是这里的主水道。在以水路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逐水而居的农业文明时代,南来北往的移民和商人在通过舟楫经过汉水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滞留于此,落籍立户,发枝散叶,生存发展。族群的聚集和繁衍扩大,不同的居民点开始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木材沿河流沟溪修筑滚水坝和引水渠,利用山地落差和水的重力引水灌溉稻田和养殖。这种滚水坝,可以像水库一样蓄水,也可以像水闸一样泄洪排水除险。这种简单易行的以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设施,老百姓习惯上称之为堰岔子。简称堰。

十堰的数目,古籍及坊间有实指和虚指两种说法。实指说有明确的十处堰。虚指说言其堰多之意。

小十堰说,来源于明清时期的十堰镇。说的是明末时期十堰镇的陈家街居民在街东侧汉水的支流百二河上筑堰用水渠引流,陆续建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六道堰;西侧犟河上的居民也筑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四堰四道堰,两处合称十道堰。所以,十堰没有七堰、八堰、九堰。只有老百姓口头上约定俗成的两个头堰(一堰)、两个二堰、两个三堰、两个四堰,一个五堰,一个六堰,一个合称的十堰。
大十堰说,来自明代《郧阳府志》等志书记载。也说有十处堰,即十堰(老街陈家街)、九倾坪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堰)。

其实,十堰的堰岔子、堰塘之多,远远不止文献上记载的这十处,如今天人们熟知的郧阳区城关镇大堰(翻山堰)、伍子胥堰,张湾区花果街道头堰,茅箭区茅塔河廖家乡梅子垭堰、马家河口堰口等等就不在史书之列。除百二河、茅塔河、剑河、泗河等汉水十堰段主要支流之外,许多不知名的次支流上也建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头小堰。这些大大小小的翻水堰坝,组成了逐水而居的十堰人堰坝巨阵,拦水阻洪,留石护土,共同拱卫着1958年兴建的丹江大坝这一颗中国现代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为十堰赢得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美名。

十堰,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经过新时代的蜕变,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汽车城和世界卡车之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的10个堰,你知道吗
◎严仲
十堰,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区,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水横贯全境。有四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十堰城区东部的白浪、茅箭堂、中部的十堰至六堰、张湾、红卫,西部的花果、柏林、黄龙,是郧阳府南部的米粮仓。
一、古诗赞美的十堰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志中录有明代韩弼的《十堰春耕》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韩弼曾任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他游历十堰后,随即赋诗《十堰春耕》,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乡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贾洪诏是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后任云南巡抚,官阶至从二品,晚年又被朝廷赏加头品官衔。贾洪诏被解官归田后讲学于郧山书院,在均州兴办学堂,主持编纂郧县、均县方志。他游历十堰后,也赋诗《十堰春耕》,诗曰:“十堰乘东作,春霖快一犁。鸠呼桑社外,犊叱柳桥西。水足三农慰,晴开万井底。南坪古沃野,丰稔问群黎。”以此诗赞美十堰乡民春耕、农作的场景。
二、十堰地名来历的两种说法
堰,指较低的挡水构筑物,拦水筑的堤坝,也可称漫水坝。我国名气较大的堰是四川都江堰。十堰,即10道拦水堤坝。十堰作为地名存在,其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十堰的地名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明末时这里叫陈家街,后来当地乡民在街东侧百二河沿线拦河筑起了一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西部犟河沿线拦河砌筑了头堰、二堰、三堰、岳竹堰(四堰),两处共有10个堰。自从筑起10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另一说:明代志书记载的堰有10处。即十堰、九倾坪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堰)。这也是十堰作为地名一个由来。
据了解,大多数人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但是,居住在东部白浪、茅箭,西部柏林、黄龙的乡民有诸多想法:我们的住地也叫堰,也是其中的一个堰,不能只以百二河沿岸6个堰、犟河沿岸的4个堰加起来的10个堰作为十堰的地名。
三、百二河沿线6个堰旧址
百二河是大川河、神定河统称。大川河南起与房县大木厂镇分水的老龙垭,由南流向北,在六堰与张湾河交会,河长50华里;大川河与张湾河交会后继续向北流,此段名叫神定河,途径张湾区境内的夏家店、土门、龙潭湾,河长36华里;在郭家河入郧阳区茶店镇境内,东流入汉江,河长30华里;这三段河全长近120华里,本地俗语称百里为“百”,二十里为“二”,这就是百二河名字的由来。百二河沿线有6个堰。
一堰,位于十堰老街下游,现市特殊学校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富康小区一片的农田。
二堰,位于擂鼓台,现二堰桥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原二汽车厢厂(5744)厂区、销售处停车库一片的农田。
三堰,位于杨家沟口,现长途汽车站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姜湾、万秀城小区一片的农田。
四堰,位于市人民路小学、市实验中学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燕林小区、柳林沟口王家湾和对面朝阳路门赞沟口一片的农田。
五堰,位于李家岗,现市人民医院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市人民医院、原东方食品厂和朝阳小区、滨河小区一片的农田。
六堰,位于现十堰市人民商场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铁匠湾、人民广场、六堰小学等一片的农田。
四、犟河沿线4个堰旧址
犟河,东南起自张湾区花果街道与茅箭区大川镇分水的枧堰沟垴。因自古水向东流,唯有此河向西流而得名犟河。
犟河沿线有4个堰。
头堰,位于现头堰水库大坝下游的砚台湾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严家包、水库坝下、原二汽发动机厂(5749)厂区等一片的农田。
二堰,位于原二汽铸造一厂(5748)东大门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江家湾、原二汽铸造一厂厂区和花果老街上河一片的农田。此堰向东至今有本土地名二堰铺、二堰沟。
三堰,位于犟河的二堰上游,原二汽花果医院附近。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三堰沟口、原二汽变速箱厂(5759)厂区的一片的农田。此堰至今有本土地名三堰河、三堰沟。
四堰,本名叫岳竹堰,位于安沟口,现放马坪上游。其所拦蓄的河水主要灌溉现放马坪、花果火车站等一片的农田。
五、用10个堰命名的路(街、巷)
一堰路,南北走向,北起车城南路,途径原十堰市毛巾厂,南至百二河水库坝下。
二堰路,东西走向,东起人民南路,过朝阳路,西至原二汽车厢厂(5744)大门口。
三堰巷,东西走向,连人民南路,西至内蒙古路,位于长途汽车站南。
三堰河巷,位于犟河南岸,东西走向,东起新疆路,西至三堰沟口。
四堰巷,东西走向,东起人民中路,跨百二河、过朝阳中路,西至水印澜湾小区。
五堰街,1997年已更名为香港街。
五堰南街,东西走向,西起人民中路,东至香港街。
五堰北街,东西走向,西起人民中路,过香港街,东至十堰市第一中学大门口。
六堰山路,1997年已更名为市府路。
六堰巷,东西走向,东起汉江南路,西至百二河堤。位于张湾区六堰小学。
七堰巷,东西走向,西起汉江北路,东至十堰市第七中学(张湾区实验中学)大门口。
八堰路,东西走向,西起汉江北路西沟桥南头,东至焦家湾(十堰市福利院大门口)。
九堰巷,东西走向,东起汉江北路,西至东风轮胎厂北山小区。
十堰大道,原郧县至十堰一级路,南北走向,南起发展大道,过张湾区汉江街道、郧阳长岭工业园区,北至郧阳汉江二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的来历
“十堰”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各有各的传说,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郧县南乡张家庄东面有个斩马沟,
住有一个叫熊阁老的人。他在朝廷做官卸职后,退居故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指山为界,强占“九岗十八凹,一百单八岔”的地盘。
有其父必有其子。熊阁老的大儿子熊歪嘴,也是个吃喝嫖赌、作恶多端的人。一天,他骑了一匹马,带着几个家丁,到张家庄游逛。走到街中铁匠铺时,看到陈铁匠的姑娘长得很漂亮,就想娶她做小老婆。他带着家丁闯进铁匠铺对陈铁匠说:“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只因家父从朝廷归来,年迈体衰,身边缺少个端茶递水的使唤丫头。听说你家闺女聪明伶俐,手脚也挺勤快,明天是腊月二十三,我派两个家丁,接你闺女到我熊家过个小年。”说罢,就叫家丁丢下几两银子,骑上马走了。
陈铁匠看这事逃避不过,就对姑娘说了。又连夜打开铁炉,添上木炭,用自已最高的手艺打了一把利刀交给姑娘作护身武器。
第二天一早,熊歪嘴派来的家丁闯进铺子里来,把姑娘带走了。陈铁匠看着自己的骨肉分离,心酸得直掉泪。乡亲们看到姑娘被熊家逼走,一个个都气得不得了。
姑娘进了熊家,先当丫头。成天挑水,洗衣、磨面、打柴,忙个不停。夜里还得服侍熊阁老。这老家伙真难伺候,稍不称心,不是打,就是骂。有时还把碎碗片撒在地上,逼着姑娘跪在床前。
过了大年三十,熊歪嘴选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为良辰吉日,一大早,熊歪嘴就叫管家准备衣物,布置洞房蜡烛,告诉陈家姑娘,天黑了拜堂。姑娘一听,气得不得了,盼望爹爹能早点接她回家。她左思右想,最后她摸摸藏在破棉袄里的一把利刀,咬着牙,想逃出去找爹爹。
转眼天黑了,姑娘未能逃走,熊歪嘴已嘻皮笑脸地闯进姑娘的住房,动手动脚的。姑娘早有戒心,趁他不备,拔出刀照熊歪嘴胸上猛刺下去,熊歪嘴叫了一声,死了。姑娘急忙转身从窗口跳出,飞快地往后山的花栎树葩跑去。她跑啊,跑啊,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回爹爹跟前。
拜堂时辰到了,熊阁老唤家丁接姑娘出来拜堂。家丁来到屋里一看,吓得大叫:“不好了,少爷死了,姑娘跑了!”熊阁老吓得说不出话来。管家赶忙带着家丁们提着灯笼拿着大刀朝后山追去。
陈家姑娘越过花栎树葩,朝百二河方向的山梁子飞跑着,一口气跑到张家庄背后的山顶上。一看,眼前是千丈悬崖,底下是百二河水,前无去路了。后面熊家家丁又追上来了。姑娘咬了咬牙,喊了一声“爹爹”,纵身跳下了悬崖。
第二天,乡亲们知道陈家姑娘坚贞不屈刺死熊歪嘴的事,都感动得直流泪。顺着百二河去寻陈家姑娘的尸体。找了三天三夜,没有找到。乡亲们决定在百二河和犟河上拦河筑堰,让陈家姑娘血染的河水灌溉田地,百二河筑了六个堰,犟河上筑了四个堰,共十个堰,所以,这地方就叫十堰,流传到今。
——摘自《千鸟袍》十堰的来历(十堰市文联1981年编,陈河清搜集整理本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市概况

十堰建市以前,地属郧县,历史悠久,古称麇子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商代,十堰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战国时,麇、绞、庸皆为楚所灭,十堰属楚地。秦立郡县制,十堰属秦之汉中郡长利县。汉沿秦制,未改。后汉益州汉中郡,改长利入锡,十堰則属益州汉中郡锡县。三国时,魏、吴各置荆州、魏荆州之魏兴郡,设有西城、安阳、平阳、锡四县,十堰在锡县。隋朝十堰属豫州淅阳均郧乡县。唐朝属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郧乡,五代时属均州,宋代属京西南路均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改郧乡为郧县,十堰在郧县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郧县。清代,十堰属安襄郧荆道郧县。
相传,古时此地叫张家庄。据《郧县志》卷四记载:“郧县向属襄均,唐末兵焚后,几无人烟,由宋及元,久经荒芜,迨明成化十三年,都御史原杰抚治郧阳,安置流民,始建郡县”。明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部从陕西南渡汉水进驻十堰月余,当地农民纷纷投军而去,户口空虚。后由湖北大冶金牛镇姓陈的迁居此地开设铁匠铺,因手艺高明,方圆数十里的人均到此地购置铁货,交易山区大宗土特产,逐步形成集镇,张家庄改叫陈家街(现十堰老街仍有几十户姓陈的后裔居住在这里)。
“天下之大利在农政。农田之善经在水利”。水利历为农业之命脉。由于陈家街铁制手工业比较发达,对此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朝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上拦河筑堰,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花果境内的犟河上拦河筑堰,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即岳竹堰),两处共十个堰,总称十堰。古时十个堰均设有堰会,每个堰有一个堰长,下设若干“派”,每“派”一人,具体负责分水灌溉,插香计时,以免户与户之间为水发生争执。每年开两次堰会,筹集资金,商量修理塘堰、水渠之事。雨季过后,堰会组织修堰。以锣为号,按土地面积摊派劳力,听到锣响,按参堰会预先指定的地点集中,各人自带工具参加修堰劳动。春节之前,聚会一次,叫做吃堰会,凡是修堰的人均摊一个口份,参加会餐。十堰不是第十个堰的所在地,今十堰所在地并没有堰,它的实际地点在百二河上的头堰与二堰之间即陈家街。自从筑成十个堰以后,十堰则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为后来历史上属郧县所辖的十堰保、店、乡、区、公社、大队等行政区划的驻地名称,而原陈家街的名称就自然消失了,人们惯称这里为十堰。
解放后,十堰巨变。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成立公社,修建水库,绿化荒山,建十堰火车站,设立十堰市。襄渝铁路横穿市内。今有百二河水库,包括六个堰地区,其一至六堰地名,现仍存在。并有二堰大队、三堰大队、五堰大队等名称,俱在十堰市、十堰公社辖区之内。还有花果(园)公社之头堰(建有头堰水库)、二堰、三堰、岳竹堰等四个堰,共为十堰。
——摘自《湖北省十堰市地名志》十堰市概况(十堰市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1982年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由来

十堰,作为城市她是年轻的,而这块土地却是古老的。这块古老的土地伴随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历尽沧桑,几度兴衰,在她成为中华大地一颗璀灿夺目明珠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她的过去、她那悠久的历史。
十堰自建市以后,不少人追根求源,要找到十堰的由来。据考证,“十堰”作为地名,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郧阳抚治原杰,作《南坪佳地》诗。诗注:“南坪在郡城南70里”,即今日的十堰川。
时隔八年,即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书,将十堰收入该书中,这是“十堰”在省志中第一次出现:“十堰,在县南,因溪筑十堰,以溉田。”当时,韩弼作了一首《十堰春耕》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此诗亦记载于《湖广图经志》的艺文篇中。《湖广图经志》证实在明朝成化年间,百二河筑有十道堰,灌溉农田,因此改“南坪”为“十堰”。
——摘自《车城十堰》十堰由来(中共十堰市委外宣办公室,十堰市地方志办公室,十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94年合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十堰

这里,简单说一说“十堰”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堰一词最早见于史籍是明朝成化廿年(1484年)出版的《湖广图经志》,这部出版于郧阳设府已八年的志书上说:“十堰,在县(指郧县)南,因建筑十堰以灌田”。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灌溉农田。共垒了十条埂,每埂即是一堰, 故将这一地方称之为十堰。
——摘自《十堰历史与地理》古代的十堰(十堰市教育委员会1997年编,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匡裕从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地名的前世今生
◎蔡星生

明嘉靖《湖广通志•郧阳府》中记载关于“堰”的地名很多,所辖县区地域中,比如:郧县的“十堰”、“武阳堰”、“盛水堰”;房县的“化龙堰”、“白虎堰”、“白窝堰”等;郧西的“火车堰”、“香口堰”、“五里堰”等;更有竹溪的“头堰”、“第二堰”、“第三堰”、“甘溪堰”、“官堰”、“老虎堰”等十个堰。而我们所讲述的“十堰”却是“山川郧阳记载:十堰,在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也就是主要围绕百二河沿线及相关的十堰围塘而成堰的故事。
一、地名的变故:老十堰——小十堰——大十堰
(一)老十堰:十堰地名可以追溯“根源”
十堰本是明代先民在以百二河上为主线及相关水域修建的十个梯级水利工程,在“县南六十里,引溪水为之”(万历《郧阳府志》卷19<水利>),即拦水为10个“堰”,古时统称为“十堰”。这是十堰地名的“本源”。
十堰地名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明成化、嘉靖年间。军事屯兵需要,以百二河沿线为主线及相关水域民众垒石为埂、拦蓄河水而修筑的十道堰塘。堰塘蓄水,灌溉农田,补充军需,滋养百姓,促进了农耕文明进步。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堰便因约定俗成而成为以百二河水系为主线及延伸区域指代名词。这便是古代人称的十堰,现今研究历史的人们称为“老十堰”。
(二)小十堰:十堰地名所辖地域“扩展”
1969年12月1日 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以十堰地名建市的“十堰市”宣告成立。
让我们回顾一下成立的过程:1969年2月,襄渝铁路十堰段工程全线开通;1969年4月2日 黄龙滩水电站工程开工;1969年底二汽建设现场开始大规模开工;1969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郧阳十堰办事处,设立十堰市(县级),由郧阳专区领导;1969年12月1日省革委会下发鄂革【69】第152号文件通知:决定撤消“郧阳十堰办事处”,成立湖北省十堰市。该市为县级单位,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在“老十堰”的基础上,辐射管辖地域扩展了。当时的十堰市,人们习惯称为“小十堰”。
(三)大十堰:十堰地名行政区划“外延”
1994年10月22日,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具体情况:1994年10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通知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合并后仍称十堰市,实行市领导县(市、区)的体制。在“小十堰”的基础上,辐射更宽,管辖地域更广了。现在的十堰市,通俗说法称为“大十堰”。
二、地名的变迁:流域——区域——区划
(一)流域:百二河上下的围坝筑塘“十个堰”
百度百科:流域(valley; riverbasin; drainagebasin),狭义上是指河流的干流 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区域 ;而广义上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茅箭志》记载:百二河流域发源于大川镇大川村八组老人垭,流经五条岭农场、大川镇大川村、二堰街道百二河村,十堰城区老街、二堰、五堰、在六堰与红卫河、张湾河汇合入神定河,后注入汉江。百二河流域面积55.6平方千米,主河道长28.1千米,河道面积140.43公顷,支沟10条,汉江水系,干流到神定河。百二河流域及相关水域包括“十个堰”引水灌溉的区域。也有另说:明代志书记载堰另有10处。即十堰、九倾坪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堰)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编纂的《湖广图经志》卷九(郧阳府)记载:“十堰,在(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该志书“艺文”部分,还载有一首题名为《十堰春耕》的诗,诗日:“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作者韩弼)。清代贾洪诏则在同题诗文中写道:“十堰乘东作,春霖快一犁。鸠呼桑社外,犊叱柳桥西。水足三农慰,晴开万井底。南坪古沃野,丰稔问群黎。”这充分表明,十堰最初仅仅是流域概念,指百二河及相关水域一带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十个并不起眼,用于灌溉的堰塘。以后“十堰”才逐渐演变成为地名。
(二)区域:更大的地理单元不局限“十个堰”
百度百科:区域相对流域,则是一个更大的地理单元,可以是行政区域或其他基于经济、文化、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自明代,十堰作为地名出现以后,十堰的行政区域,因社会影响力的变化发生改变。《十堰地名志》记载:“十堰”并不是第十个堰的所在地,今“十堰”所在地并没有堰,它的实际地点在百二河上的头堰与二堰之间即陈家街(十堰老街旧称)。1922年,郧县九个区并为七个区,十堰又为第七区。1948年12月郧县解放时,十堰属郧县人民政府管辖。到了1967年,二汽开始在这里建厂,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那时,十堰仅仅还只是一个区域偏僻小镇。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代际传承,十堰便因约定俗成而成为区域指代名词,十堰镇、十堰老街乃至十堰市正是这一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根据现代采访,本地居民介绍:百二河上有头堰,其旧址就在如今的百二河水库坝址上,头堰灌溉的田地主要分布在如今的上湾一带,有配套的水渠引水入田;二堰旧址就在十堰老街小桥下,二堰所蓄之水则灌溉的是富康小区一带的田地,有数百亩之多;三堰旧址在太和医院附近,更准确来说就是计算机学校,三堰蓄水主要惠及姜湾村;四堰旧址在销售处2号门,接近三堰客运中心站;五堰的旧址位于市人民小学和烟草公司之间的河道上,蓄水主要灌溉的是李家岗的田地;六堰旧址就在何家湾附近,也就是如今的宜昌路,那里原来是河湾。没有七堰、八堰、九堰之说,另外4个堰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四堰,十堰是总称或统称。古时十堰均设有堰会,每道堰有一个堰长,下设若干派,每派一人,具体负责分水灌溉。每年开两次堰会,筹集资金,商量修理堰塘和水渠之事。春节之前,聚会一次,叫做吃堰会,凡是修堰的人均摊,参加会餐。史料证明,因为管辖十道堰的管理机构设在古时的张家庄,故人们习惯称张家庄为十堰,当张家庄为陈家街所代替,陈家街便成为十堰街。
(三)区划:国家战略中的十堰远超“十个堰”
区划通常指特定的地理单元,可能是基于行政、经济或其他管理目的而划分的。十堰便是行政区划的一个专有名词。根据国家区划,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尽管历史久远,它在商、周时期属绞国、庸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开始设郧县。到了清朝,十堰地区为郧阳府;民国初年,郧县属襄阳道,当时全县划九个区,十堰属第五区。
直到解放后的调整变化,至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小十堰)合并。十堰市(大十堰)的区域划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东临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辖区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实现了桑田巨变,世纪中兴。
三、地名的升华:传说——传奇——传神
《广雅》记载:“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因河流而诞生,因农事而发展。拦水用的堤坝叫作“堰”,十堰,即十道拦水堤坝。为什么要拦水成堰?民间赋予生动的传说。
(一)传说:“陈家女”成就“老十堰”
古代属于郧阳管辖地的南乡张家庄(史料记载大致在今天的十堰老街区域),出了一个熊姓的大官,告老还乡后,不保晚节,横行乡里,指山为界,强占“九岗十八凹,一百单八岔”的地盘。更可恨的是他纵子作恶,欺男霸女;又可笑的他儿子不器,天生嘴歪眼斜,乡里乡亲讽称他叫“熊歪嘴”。熊歪嘴人歪心不正,一日闲逛到张家庄,发现铁匠铺陈家姑娘,水灵漂亮,顿时心跳如鹿,口干舌苦,发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恶愿。
陈家姑娘天生丽质,为人热情,人缘也好,却因娘早离世,随父亲打铁,身板强硬,性情刚烈,方圆八里,惹得小伙子们,只能远观,不敢当面造次。
偏巧这熊歪嘴色胆包天,还一肚子坏水。这一日,他远远地呆着,不敢与陈姑娘面见。却差遣家丁哄骗陈家姑娘,到熊家年前帮忙几天。熊家是当地豪绅,陈铁匠家一不敢得罪,二不敢怠慢,说服陈姑娘到熊家几日。陈家姑娘心有余悸,央求陈铁匠锻造一把尖刀用于防身。于是,陈铁匠满足了女儿的愿望,临行前把锋利的尖刀放到了女儿的包袱中。
果不其然,陈家姑娘一到熊家,熊歪嘴就施展邪念。先是限制了陈姑娘自由,又提出要陈姑娘做小老婆,强行与陈姑娘成亲。陈姑娘被迫走了成亲过场,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晚熊歪嘴正要圆房之时,陈姑娘一刀利索解决了熊歪嘴的性命。
想那时,杀人偿命。陈姑娘不知如何是好,跳窗而逃,直奔百二河上游的山梁绝壁,面向苍天,一声长叹,飞身投向白浪滔滔的百二河。陈家烈女命殇百二河道,感动八里乡邻,与陈铁匠一道,为苦命的姑娘垒坝筑塘,以示纪念,形成头堰。岂料,头堰方圆,水润田地,赢得好收成。
陈烈女血祭百二河,造福张家庄的故事,传遍了街头巷尾。百二河流域不断有人聚集,分段垒坝筑塘,先是形成六个堰塘,人们将自发形成的街市(包括张家庄),取名:陈家街。陈家街的繁华,启发了后来的人们,垒坝筑塘而成堰,原来可以造福更多百姓,后来又在在附近的犟河上也筑了四个堰,刚好有十个堰,堰塘的流水最后汇入汉江。
久而久之,十个堰塘所灌溉的区域形成了一个水系村落主体,十堰从十个堰塘,演变为一个以百二河为主体及相关水域的地域名称。明代时,十堰作为地名,正式载入史册。
(二)传奇:“小十堰”的“大手笔”
时光冉冉,历史的车轮,迈向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不起眼的“老十堰”,被国家擎画,扩展了地域,成为包括如今的茅箭区、张湾区的地域名称,六十年代出生的当地人,都称那时的十堰为“小十堰”。谁料,特定的历史时期,“小十堰”成就了“大手笔”。
十堰是座移民城市,不仅因为历史上的一次次大规模移民,丰富了这里的文脉传承,而且因新中国“三线建设”,彻底改写了城市格局。十堰,成了一座与“东风”高度关联的城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
史料记载: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厂开工典礼在十堰炉子沟举行。二汽是东风汽车的前身,1975年建成投产后点燃了“中国人也能自己造汽车”的工业梦想,汽车产量一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1968年4月,“襄渝铁路”工程开工,在襄阳衔接1966年建成通车的湖北汉丹铁路(武汉—襄阳—丹江口),通达武汉,1979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
随着重要外出通道老白公路的修建,襄渝铁路的建设,地处六县中央的十堰又一次成为了六县的交通中心,这一切都使得二汽定址、十堰崛起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1969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湖北成立十堰市,初衷就是全方位服务二汽建设,十堰市负责人还曾由二汽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十堰城区因车而建,成了东风汽车的诞生之地;百里山沟因车而兴,十堰也因此一跃成为工业城市。那时,国家重点建设十堰,竭力支援人员物资,整个十堰会集五湖四海之精英人士,各种文化也在此交流融合。车城实力突飞猛进,东风汽车风靡中国;众力推动百业发展,百业兴旺活力增强。汇集一代人的艰苦创业,1994年地市合并之前,车城十堰已经达到了一个黄金时期。那时的十堰不仅入围全国城市50强,而且名次还排在了第22位,在全国的小康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六,综合实力则稳居湖北省第二位。
(三)传神:“大十堰”的“大裂变”
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人们说的“大十堰”产生了历史上的“大裂变”。
2009年,十堰城区的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省会武汉。因为历史的机遇巧合,在鄂西北贫困山区,十堰城区领先达到小康水平。
在国家战略宏观指导,省市规划的擎画引领,十堰市委、政府英明决策,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近些年来,成功打造“仙山、秀水、汽车城”品牌名片,又陆续建成高速公路、民航机场、高速铁路,打通交通束缚;新建一批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电力、医药、设备制造等新产业;发掘汽车产业基础雄厚优势,重塑“车城”竞争力。
比如: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2004年东风商用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中重型卡车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首位,综合实力在全球同行中靠近前三,直逼第一。2005年投资5000万元的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第一辆汽车上市。2009年东风小康产销20万辆,跻身中国微车行业前三强。同年7月东风商用车发布了“DFCV-863振兴计划”,到2015年,把东风商用车做成亚洲第一品牌;到2025年,实现“世界前三”的品牌目标。2010年10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十堰“中国卡车之都”荣誉称号。十堰成为全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13年,十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增长17%;汽车产业产值1120亿元,增长2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4家。
如今,发掘汽车产业链整体优势,十堰正在全力建设“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发展联合体”。眼下,十堰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000余家,生产零部件总成1000余种、零部件4000余种,产品辐射全国,出口7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之一。依托零配件供应链优势,驰田汽车近年来投资10多亿元在十堰建起一座造车智慧新工厂,高端重型专用卡车年产能达6万辆。据悉,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一个全新的汽车工业基地正在显现“新质”活力,一个新型的“汽车城”依然名副其实,到2025年,十堰规划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
再如: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成为十堰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最光荣的时代使命。丹江口水库横跨鄂豫两省,被当地群众称为“中华大水井”。水库在十堰境内库区面积占比约60%,中线工程全线通水9年来,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总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平均折算,相当于每年调出了476个杭州西湖蓄水量。所说,如今,首都北京每三杯水中,有两杯来自丹江口水库。付出牺牲,十堰毅然关停迁建561家规模以上企业;库区18.2万只网箱、21.9万亩围网被拆除,5万名渔民上岸转产;每年会减少20多亿元的税收。但全球30多种主流污水处理工艺中,十堰结合实际应用27种,成为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运用卫星遥感、AI技术,搭建起库区“空、天、地”防护网……十堰人全力以赴当好“守井人”。
还有武当仙山,“仙”在道法自然。细看武当山太子坡、紫霄宫、南岩、金顶等建筑,无不是巧妙利用峰峦的雄壮和崖涧的奇幽,使建筑与山势、岩石、溪流融为一体,这一幅“天然图画”。旅游有发展,康养产业的壮大,为十堰带来了不可限量的产业聚集优势。
经历脱贫攻坚使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十堰近年来从养老中心、托幼服务、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村公路等农民身边的“六件事”着手,推进乡村建设,帮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的乡村“怡然自乐”生活。
近年来,十堰把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根脉,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把抓好生态保护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矢志不渝地抓生态文明建设、抓城市环境改善、抓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了武当山、汉江水与新兴汽车产业的和谐共生,十堰一跃成为中国中部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十堰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说,这座城市是在艰难困苦中建成的,天然有着难中求成的城市基因。市长王永辉说,作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是十堰必须承担的使命任务。
十堰,在一次次顾全大局中主动担当国家使命,深刻感悟到国家强盛才能生活幸福的家国情怀,始终代表着十堰人个性的鲜明底色。再度扬帆起航的十堰,正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加速实现“绿色”跨越。一座“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宜人宜居宜旅宜业”的魅力生态名城将在国家中部版图上强势崛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9-1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地名溯源
◎康安宇        
关于十堰名称的来历,民间曾经有个传说,在古代,郧县南乡张家庄东面,住着一个叫熊阁老的人。他在朝廷做官卸任后,退居故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指山为界,强占“九岗十八凹,一百单八岔”的地盘。
有其父必有其子。熊阁老的大儿子熊歪嘴,是个吃喝嫖赌、作恶多端的人。一天,他骑着马,带着几个家丁,到张家庄闲逛。走到街中铁匠铺时,看到陈铁匠的姑娘长得很漂亮,就想占为自己的小老婆。他带着家丁闯进铁匠铺对陈铁匠说:“我有件事要找你,家父从朝廷归来,年迈体衰,身边缺少个端茶递水的使唤丫头。听说你家闺女聪明伶例,手脚也挺勤快,明天是腊月二十三,我派两个家丁,接你闺女到我熊家过个小年。”说罢,就叫家丁丢下些碎银子,骑上马走了。
陈铁匠看这事是躲不过去,万般无奈,只好对姑娘如是地说了。此时陈铁匠所能干的事,就是连夜打开铁炉,添上木炭,用自己平生最好的手艺打一把尖刀交给姑娘做护身武器。
第二天一早,熊歪嘴派来的家丁闯进铺子里来。把姑娘带走了。陈铁匠看着自己骨肉分离,心酸得直掉泪。乡亲们看到姑娘被熊家抢走,一个个都气得不得了。
姑娘进了熊家,先当丫头。成天挑水、洗衣、磨面、打柴,忙个不停。夜里还得服侍熊阁老。这老家伙真难何候,稍不称心,不是打,就是骂,还经常罚跪不让睡觉。
过了大年三十, 熊歪嘴选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为良辰吉日。一大早,熊歪嘴就叫管家备好衣物,布置洞房蜡烛,告诉陈家姑娘,天黑了拜堂。姑娘一听,又气又急,盼望父亲能早点接她回家。她左思右想,最后摸摸在破棉袄里的那把尖刀,咬着牙,想逃出去找爹爹。
很快天黑了下来,姑娘未能逃走,熊歪嘴已嬉皮笑脸地闯进姑娘住的房间,动手动脚的。姑娘早有戒心,趁他不备,拔出利刃照熊歪嘴胸上猛刺下去,熊歪嘴叫了一声,倒在地上。姑娘慌忙转身从后窗跳出,飞快地往后山的花栎树丛跑去。她跑啊,跑啊,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回爹爹跟前。
拜堂时辰到了,熊阁老唤家丁接姑娘出来拜堂。家丁来到屋里一看,吓得大叫:“不好了,少爷死了,姑娘跑了!”熊阁老惊吓得说不出话来。管家赶忙带着家丁们提着灯笼拿着大刀朝后山追去。
陈家姑娘越过树丛,朝百二河方向的山梁子飞跑着,一口气跑到张家庄背后的山顶上。一看,眼前是百丈悬崖,底下是哗哗直流的百二河水,前无去路,后面熊家家丁又追了上来。姑娘咬了咬牙,喊了一声“爹爹”,纵身跳下了悬崖。
第二天,乡亲们知道陈家姑娘坚贞不屈刺死熊歪嘴的事,既高兴又悲愤。大家自发地顺着百二河去寻陈家姑娘的尸体。找了三天三夜,没有找到。乡亲们为了纪念陈家姑娘,留住陈家姑娘血染过的河水,决定在百二河上拦河筑堰。
天长日久所筑堰塘的水灌溉了田地,庄稼长得特别的好。乡亲们觉得这是陈家姑娘在保佑大家,有感于此,人们在百二河上又多筑了几个堰,并在附近的犟河上也筑了几个堰,刚好有十个堰。这十个堰均设有堰会,每个堰有一个堰长,下设若干“派”,每“派”一人,具体负责分水灌溉,插香计时,以免户与户之间为水发生纠纷。后来,百二河旁的张家庄陈家街(即今十堰老街)还专门设立了统一管理这十个堰的管理机构,人们顺嘴称它为十堰。久面久之这一带就叫成了十堰,一直流传到今。
其实十堰名称的来历,除民间传说外,在古籍中是有所记载的。
现今所见,最早的相关记载出自明朝成化年(1465-1487年)编纂的《湖广图经志》卷九(郧阳府)。其曰:“十堰,在(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该志书“艺文”部分,还载有一首题名为《十堰春讲》的诗,诗曰:“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作者韩弼)。明朝万历年间编纂的《郧阳府志》亦曰:“十堰,(郧)县南六十里,引溪水为之。”
明朝中期之后的郧县,即今十堰市郧阳区,郧县南六十里即为今十堰市城区的十堰老街一带。史料表明,十堰最初是指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为地名。“十堰”这个地名至少在明朝成化年间编纂《湖广图经志》一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并且该地名当时应该已经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