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行者老魏
收起左侧

《行走“江湖”》系列游记——龟山随想(已更新至第13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5-2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以后我的各期文章贴出后,我会回头修改第一篇的总标题,以便于提示网友我的系列文章已更新。麻烦你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1-5-2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老魏 发表于 2021-5-26 11:39
版主:以后我的各期文章贴出后,我会回头修改第一篇的总标题,以便于提示网友我的系列文章已更新。麻烦你们 ...

  老魏这个方法很好呀!看你这个城中湖很有意思。
  但是,以前论坛的帖子编辑主楼有丢帖风险,因为会重新进入审核环节。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咋样了。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情况,老魏发帖的时候应该会有感觉。如果需要重新审核,编辑帖子主楼时最好是正常上班的时间,那个时候管理员值守要正常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5-2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郧水遥 发表于 2021-5-26 21:31
  老魏这个方法很好呀!看你这个城中湖很有意思。
  但是,以前论坛的帖子编辑主楼有丢帖风险,因为 ...

丢过一次稿。对,郧导的提醒很细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31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好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5-3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期)穿行在大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尹家湖徒步散记

       这是我2019年7月11日写的一篇散记,原文发表于今日头条的个人公众号(行者老魏Go)。


十年后重回大冶

       湖北省大冶市,十年前我曾来过两次,参加会议,一两天匆匆而别,没有停留过,因此对大冶,我并不了解。这次出差在大冶小住两天,有机会亲近一下这座古老而又闻名的有色金属之城。

       说起大冶,人们多会想到大冶有色公司,毕竟市因企而建。但说起铜绿山,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才是大冶的历史源头。这座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铜矿遗址,堪称我国青铜文化的发端。这片土地下面曾经蕴藏着储量惊人的铜矿资源,但这片土地下面还埋藏着多少青铜器,谁也不知道。


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尹家湖

       下榻酒店位于尹家湖畔。尹家湖位于大冶市城区东北部,紧靠城区,是大冶市"母亲湖"——大冶湖西北端的分支之一,两个湖在东风东路通过湖堤和公路桥分隔、相连。尹家湖南北长超过3.5公里,东西最宽达1公里,湖面面积0.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形状像一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刀币”。

       “刀币”状的尹家湖,似乎贯穿了历史、连接了未来。
2.jpg

尹家湖湿地公园

        多年前,尹家湖已被改造成为湿地公园,集生态半岛、秀水广场、游泳区域、儿童乐园、游船码头、文化景观、亭台廊架、阳光草坪于一体,是大冶人日常散步、休闲运动、垂钓游泳的好地方。湿地公园环湖而建,紧邻市区,是大冶市近几年着力打造的城市“会客厅”。
3.jpg

湖景

IMG_20190530_074300.jpg

文化景观

IMG_20190530_074353.jpg

文化景观

IMG_20190530_075508.jpg

湖边“阳光沙滩”

        尹家湖湿地公园号称“一轴连五区,七心共湛月”,大冶人因此有了比肩杭州西湖、武汉东湖的雄心。


环湖徒步

       住在湖边、公园边是我出差的偏好,便于锻炼。环湖徒步、环湖跑步是我的一个小爱好。粗略算来,四、五年间已徒步环绕过的湖有十几个:长春的南湖、北京的青年湖、西安的兴庆宫湖、武汉的沙湖、杭州的西湖和运河、马鞍山市的雨山湖、长沙的年嘉湖、衡阳的南湖……

        我的徒步个人最高记录于 2018年1月10日在杭州"打卡"西湖时创造,当天徒步从运河到西湖然后环湖一周,历时3小时50分,全程23.3Km。

       今年(指2019年)计划完成武汉东湖、南湖的徒步环绕,至于户外徒步发烧友们热捧的网红打卡地--西藏冈仁波齐徒步转山(54Km,两天),我还没“发烧”到这个程度。先拿尹家湖练练手吧!

       飙汗、呼吸清新空气又能欣赏美景,不环湖不晓得个中乐趣!

       今早6:10和同事老穆相邀出门,经金湖大道,从五岳水岸新城楼盘后方乡村小道向东拐上湖堤,环湖而走,甩步疾行。
1.jpg

       湖东岸的绿色生态走廊刚刚建成,亭台水榭,景观廊架,绿树成荫,鲜花环绕,是跑步、健走、散步、休闲、垂钓的好所在。
IMG_20190530_073030.jpg

       自东岸的尹家湖大桥下穿过来,雨开始淅淅沥沥下起来,为支持我的环湖“大业”,老穆将伞留给我,先行回酒店了。一个人在雨中走走、跑跑,也十分惬意。

        徒步、跑步,都是寂寞的修行。
5.jpg

       湖畔,合欢花在斜风细雨中绽放,像群小姑娘盘旋飞舞着她们粉红的裙子,煞是好看。
6.jpg

        对合欢花,我有特殊感情,它几乎是我的母校“记忆链接”——二十七年前白虎山路那成片合欢树环绕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以及足球场风驰电掣般奔跑并卷起一阵阵合欢花蕊残瓣的年轻身影。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甚至也没问过它叫什么花。

       当年对它熟视无睹到忽略地步,今日却成为美好回忆!人生感慨常如此!
7.jpg

      



一蓑烟雨任平生


        "半在断桥烟雨间",雨中的尹家湖更显妩媚。
8.jpg

       任小雨打湿鞋袜衣裤,我一路奔行,想起了苏轼的那阕《定风波》。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意思的是,苏轼的这首诗就写于距大冶不远的黄州,读起来更让人倍感亲切。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天与友人同游时遇雨,没带雨具,结果一行人都成了落汤鸡,苏轼在诗的前言中记载:”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处逆境,苏轼心胸之豁达、坦然,让人叹服!


       行天下,品人生。行者老魏在前行路上等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6-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期)海观山下水如天

       昨日(指2019年6月19日)我们冒雨驰骋数百公里,再次来到黄石(大冶),下午四点我们入住黄石海观山酒店。这酒店是我提前预定好的。

       海观山酒店位于黄石市区东侧长江边的海观山上,门前一条工业重轨铁路将酒店与闹市隔开,旁边是桅吊林立的黄石港码头,让人体验到一个重工业城市的与众不同。

       在黄石众多酒店当中,海观山酒店显得有些老旧,甚至有些落寞。但在历史上,它却红极一时,十分风光。酒店南侧的黄石港码头,建国初期曾经是黄石的交通中枢,1953年2月19日和1958年9月15日,伟人毛泽东乘船视察长江,两次在这儿上岸,视察黄石、大冶铁矿。当时的黄石连马路也没有,毛泽东坚定地说:“路不好,我就是骑毛驴也要去看看。”那时的黄石和大冶,承担着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一年之后(1959年),在伟人踏上黄石大地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宾馆,取名“海观山”,并成为黄石市得对外接待窗口,曾先后接待过陈毅、李先念、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下榻。

       追寻伟人的足迹,是我选择海观山入住的第一个原因。
海观山-观山楼.jpg
1.jpg
海观山大酒店

       下午五点,雨势渐小,看时间尚早,我到前台借了把雨伞到酒店后山去走走。

       酒店依海观山而建,占地面积达六万多平方米,观山楼和名人楼分别隐藏在树荫之中,一条沿江步道越过山顶,穿行于树荫之中,串起两栋楼和亭台水榭绕酒店一周,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这是我选择入住的第二个原因。出差,我一定会住在一个适合走路锻炼的地方。

       出观山楼左拐向北,沿山脚行二三百米,见有亭台、水榭、花圃、荷塘,园林虽小,却也别致。细雨之下,园中空无一人。
2.jpg
酒店后山

       过了园林,沿着石阶上山,我在林间龋龋独行,耳边满是“穿林打叶声”。这海观山高不足百米,树都有了些年头,林木异常茂盛。小径斗折蛇行,掩映于浓阴之中,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我却没有“吟啸且徐行”的兴趣——这步道缺乏日常清扫,枯枝、残叶遍地,树林显得越发幽深,甚至有些瘆人。

       翻过山顶,折向南走过名人楼,再行一二百米,走上一观景平台,眼前豁然开朗,长江跃然眼前。
IMG_20190617_181946.jpg
3.jpg
长江

       这观景平台建于数十米高的陡峭岩壁之上,凭栏而望,脚下浑浊的江水拍打着岩壁,咆哮着、翻滚着奔向远方,让人头晕目眩。观景平台右侧数百米外是黄石港码头,有船停在码头卸货,还有船锚定在江中不远处,大概是等待卸货。江面约千米宽,细雨之中看不清对岸。连日暴雨,江水暴涨,长江失去了清澈,变得浑浊不堪。航标以内,巨大的船只往来穿梭,低沉的马达声掩盖了江水的轰鸣,成为长江航道不变的背景噪声。而不时传来的高亢汽笛声,似乎给大江带来了一些躁动和活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应该没有想到,两千多年后这条大江会成为中国的“黄金水道”,如此繁忙。

       山顶密林的幽静和江面的热闹、繁忙,一条江边步道,串起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4.jpg
黄石港

     抬眼南望,数公里外一山高耸,像一道闸门拦住大江,江水簇拥着向东拐弯,这就是著名的西塞山。唐代张志和的那首《渔歌子》似乎写的就是这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只是,此刻的西塞山前没有白鹭翻飞,江中也没有白帆点点,更没有渔歌晚唱,只有浊浪涛涛、浩浩荡荡,横无边际。西塞山顶则是云山雾罩、风云变幻。苏轼的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倒是与眼前情景有几分贴切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IMG_20190617_175515.jpg
远处的西塞山

       作为一个在大山中长大的人,身临宽广无垠的大江,我的心情也豪迈起来。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阕词的创作地黄州即现黄冈市黄州区,在此地上游约三十公里的江对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面对滚滚长江,我似乎有了“身临其境”的体会。

                                                                                                              行者老魏记于2019年6月20日
                                                                                                    (原文载于“行者老魏Go”的头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6-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6.13”爆炸事故发生后,各政府部门蜂拥出动,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三天,我们已接待了八个单位的检查。有点小忙,没时间更新本周游记,十分抱歉!
周日前一定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6-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石磁湖徒步纪事

这叫不叫疯狂?!——在大雨中暴走三小时,就为了一次环湖“打卡”。


黄石印象

       黄石是湖北省的工业重镇,它位于鄂东,距离武汉市约70多公里。黄石东临长江,位于鄂东南山地与汉江平原东部接壤地带,境内多低山,湖泊、河流纵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自然景观以“三山三湖”(东方山、黄荆山、父子山、磁湖、大冶湖、海口湖)为代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黄石因矿而立,因矿而兴,是上世纪著名的“矿冶之城”。黄石有长达3000多年的矿冶文明史,在青铜时代就引领着中南地区文明。同时,黄石又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在铜录山古矿遗址,你可以感受远古厚重的青铜文化;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你可以体验“亚洲第一天坑”的震撼。矿冶文化是黄石的城市特质,其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景观,会给人以独特感受。

       可能因为“刻板印象”的原因,对黄石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来之前,我的想象还停留在“灰暗的天空、角落布满红褐色铁矿灰尘的路面、低矮凌乱的街道”,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但经过几次近距离观察、了解,黄石实际上是非常漂亮的,嫣然一现代化都市,这是多年来黄石城市转型建设的成果。为彰显“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资源特色,黄石多年来大力推进山水宜居之城建设,以“一江、三湖、三山”为重点,打造“一江、两环、三脉、六廊、百园”的“公园城市”,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官方把它叫:把“工业锈带”打造成了“生活秀带”。

       总之,我的感觉是,来黄石,你既可以探寻矿冶文化,又可以乐享山水之都。


徒步磁湖

       昨天下午入住黄石海观山,晚饭前我就绕着酒店后山散步了一个小时,欣赏了雨中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浩荡慷慨之气。其实,这次来黄石,我是有“预谋”的——完成磁湖环绕徒步“打卡”。磁湖四周为黄石市区围绕,是典型的“城中湖”。磁湖湖面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在某“中国十大城中湖”排行榜上位居第五,此行,我计划找机会征服它,在我的徒步环湖记录上再添一笔。

        磁湖的水域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为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75米。磁湖风景区青山环抱,湖岸线曲折,总长为38.5公里。整个景区山环水抱,交相辉映秀丽清新,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睡美人、鲇鱼墩、澄月岛、团城山公园(逸趣园、映趣园、野趣园)、情人堤和秀美的杭州路等。我把它总结为磁湖“五美”:情人路的文艺风情、磁湖路的园林野趣、团城山的水波山色、鲇鱼墩的湖光岛影、澄月岛的亭台楼阁。

       但这两天天公不作美,全省一直下着大雨,昨晚的雨或大或小一直在下着,似乎希望渺茫,但我还是盼望早上雨能停,那怕给我两小时也好。

       早上六点准时起床,但天不助我,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边洗漱,一边心里“思想斗争”着——想跑,又怕淋雨;不跑,错过磁湖心有不甘。这雨连下几天了,或许会停的吧!牙一咬,到酒店前台拿了把雨伞我就出发了!

       遇到难事,往往需要咬咬牙坚持一下!

       村上春树说:因为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跑者的思维逻辑。

       跑步,我才坚持一年,是“菜鸟”一个,但徒步我已坚决数年,已积累了六千多公里的运动量,在持续对抗"懒惰"的过程中,也渐渐有了这种习惯。看来思想上我已成为一个跑者。

       不过,刚出酒店我就遇到了问题——运动鞋很快就要淋湿了!既然出来了,怎么能回去呢?! 还好,勤劳的黄石人民起得早,路边的日杂百货小店已有开门做生意的。花一块钱买了四个塑料袋,套在鞋子上,这防水鞋套似乎还不错!

       买一杯豆浆补充一下能量和水分,走起!
1.png
瞅瞅我的自制防雨鞋套,咋样?
3.jpg
清晨的黄石
       清晨六点半,市区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天色尚暗,但不少辛勤的人已在忙碌了。
4.jpg
磁湖
       从江边沿着天津路向西走到尽头,就看见了磁湖。这个湖相传是因古时候湖边有大量的磁石而得名,这倒是十分贴切地反映了黄石的资源特色,黄石、大冶以盛产铁矿、铜矿而闻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土取一方名。
       一条杭州路、一座团城山将磁湖分成南北两个相连的湖(张家湖、南湖),整个湖呈“V”字形,湖面达10平方公里,沿南北完全环湖一周路程有20公里,我早上没那么多时间。今早我的计划是环绕北部半个湖(即张家湖),计划路线:从天津路穿过湖东岸的情人路、湖北岸的湖滨大道、湖西岸的磁湖路、湖南岸的桂花北路、逸趣园路、泉塘路、杭州东路,回到天津路。
6.PNG
磁湖全貌
情人路——风情万种
       情人路,这是一条建在湖东部一条1.5公里长湖堤上的路,两边分布着艺术中心、餐厅、酒吧、咖啡厅、客栈之类,有些文艺范,自然适合谈情说爱这类文雅活动。每个夜晚,这里上演着数不清的甜言蜜语、卿卿我我,七星拱桥也见证着太多含情脉脉、海誓山盟,自然也少不了分分合合、恩怨情仇。不过承载这些风花雪月故事上演的"舞台",还要归功于政府或开发商"营销"创造需求的商业运作。

       走不到两公里,我的"自制防水鞋套"就报废了!鞋子湿就湿了吧!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7.png
情人路——像不像“丘比特之箭”?
8.jpg
情人路
9.jpg
早钓人
       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湖边的这些垂钓者让人佩服!柳宗元的《江雪》里写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清朝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也说: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可见,钓鱼是孤独者的游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这种心境我能体会得到--毕竟徒步也是孤独者的运动!

磁湖路——园林与野趣

       走完情人路,拐上湖滨大道,雨势渐大。滨湖大道步道宽敞,行人稀少——谁会像我这么神经,冒雨也要死磕自己呢?!
湖面上的亭台和浮牌的位置,是去年省运会龙舟赛的赛道,如今湖中空无一物。
11.jpg
湖滨大道
       从滨湖大道拐上湖北岸的磁湖路。

       根据网上资料,磁湖路上的北岸滨水景观一期工程,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银奖。近5公里长的磁湖路两侧种植着彩叶植物、各式花卉,滨湖绿道一侧分布着“一带两园”(矿文化展示带、霞湾榴红、楠竹茶语),建有仿古园林建筑20座、景观桥梁10座以及多个亲水平台,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是一条五彩缤纷、变化多端的滨水景观走廊,是磁湖这位“美女”胸前五彩炫目的“钻石项链”。
磁湖路晴天.png
晴天的磁湖路是这样的
13.jpg
磁湖路沿湖景观带
       若是晴天,凭栏观湖,杉林映水,荷香袭人,行走体验一定非常棒!可惜今晨的雨不减反大,竟成了倾盆之势。返回的话,心有不甘。我没心思欣赏湖边的风景,只有机械地甩着腿,寮步快走,一任雨点敲打着雨伞,透过伞面溅湿头发。步道上的积水有一两公分深,运动鞋踏上去“pia””pia”作响,运动短裤下摆早湿了,一走起来就拍打着后腿,很不舒服,短袖已汗湿了。

       雨中的滨湖景观带空无一人,只有我龋龋独行。
14.jpg
倾盆大雨
       马路上车辆疾驰而过,路面积水像牛犁地般割开,划过两道优美曲线冲向两侧,如同一艘艘巡洋舰驶过,我得躲得远远的。

       长长的磁湖路,是我长长的痛苦,这段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
15.jpg
       透过雨幕,对面团城山山坳中的尖顶建筑若隐若现。
团城山——湖光山色

       拐上桂花北路,远远地可以看到湖北理工学院北大门,近5公里的磁湖路终于走完了。原计划在这条路上买瓶水补充一下,到这儿才发现,居然一个商店也没有。我已走了10公里,有些渴,需要补水。没带腰包,带不了补给,只能忍着。
16.jpg
湖北理工学院北大门
17.jpg
团城山公园

       走过理工学院,拐上谐趣园路,进入了团城山景区,雨居然停了。团城山公园内也没人游园,这步道成了我的专享,感谢上天的美意!

       这地方古木参天,竹林森森,花草扶疏,空气清新,好开心!
18.jpg
天主堂
       刚在雾中看到的尖顶建筑,原来是座天主教堂。藏在山中,清幽寂静,修行好所在!
19.png

穿湖而过的杭州东路

杭州路——坐拥鲇鱼墩、澄月岛二美

       走过泉塘路,终于走上了回去的路——杭州东路。这条城市干道是上世纪黄石市政府为改善市区交通填湖修筑的,当时全市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全民动员。路方便了,湖却被人为一分为二,可惜了!

       杭州东路两侧各有一座小岛,位于北半湖的鲇鱼墩,与南半湖的澄月岛隔路相望。鲇鱼墩,因苏轼、苏辙二兄弟的故事而闻名,本系列游记的10楼曾专门写过,这里不再赘述。鲇鱼墩的美,一在湖光岛影相应,小岛如悬空中,犹“哈利路亚山”;二在岛虽小巧,亭台园林掩映翠柳之中;三在鲇鱼墩、团城山倩影相连,宛若“睡美人”。

       鲇鱼墩是磁湖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20.jpg
鲇鱼墩
21.jpg
澄月岛
       与天然形成的鲇鱼墩不同的是,澄月岛是个人工岛,是冶钢送给黄石市民的一份厚礼,现在成了黄石市民拍全家福、婚纱照的取景地。


环湖小结

        重新走完天津路,我的疯狂环湖徒步终于画上了句号——全程16.44公里,用时2小时53分。磁湖"打卡"完成!
22.jpg

        今天的配速10'33",比平时慢了近1分钟,主要是今早雨的影响较大,走不快。这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计,途中几次要打"退堂鼓"。尤其是北岸磁湖路那一段最难受,雨太大,运动短裤下摆、运动鞋完全湿透,脚踝关节和右膝受凉不舒服。步幅大一点,雨就淋在小腿和手臂上,感觉很不爽,只能小步快走。另外,理工大学路段也不好走,人行道地砖积水后有些滑,需要脚趾加力抓地,脚腰容易疲劳。相比起来,湖滨大道、团城山谐趣园路两段路好走多了,人行步道路面疏水性很好,积水不多,走起来清爽,简直是今早我的幸福康庄大道!

       环湖"打卡"虽然完成,但今早的疯狂是有代价的——右膝关节受凉不舒服,风湿关节炎似乎又发了。不过这没什么,毕竟我“干掉”了全国第五大城中湖!

       行天下,品人生。行者老魏在路上等你!

                                                                                                    行者老魏    记于2019年6月19日



5.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6-2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西塞山游记

鄂东的一座山,扼守着长江要塞,历经两千多年,发生过大小一百多场战事!
西塞山,如今已淹没在历史的岁月中,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7月8日(2019年),我们一行再次来到黄石,趁下午无事,相邀去市南郊的西塞山爬爬山。天气阴沉,预报有雨。

       西塞山也叫道仕袱矶、矶头山,位于黄石市南郊长江向东拐弯处,是黄荆山脉的东延部分。它峙江而立,主峰海拔虽不足180米,但与江面高差巨大,山势陡峭,崖悬壁立,远远看去如天门洞开,又状若关塞,因其在长江西岸,故名西塞山。如今这里建成了一个西塞山风景区,以峻拔秀丽著称。传说,张志和的那阕著名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写的就是黄石的西塞山。

       顺黄石大道沿江向东直行十公里左右,来到西塞山脚下。
地图.PNG
西塞山景区区位图
1.jpg
从酒店越过港口远眺西塞山(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西塞山.jpg

西塞山雄姿(图片摘自网络)


奇葩的景区大门


       景区的大门很“工业化”,或者准确地说,它只是一座工厂的大门,右侧门卫房上站着几个字“西塞山游客中心”,提示这里是个风景区。没有专用停车场,大门口歪歪斜斜停了几辆车,可见游客稀少。
2.png
景区大门(此图截取自网络)

       景区门票10元/人,我多年来没有见到价格如此低的景区,大家都说这是个“有良心的景区”。景区标注是3A级,游览后总体感觉这景区投入不足、景点偏少、看点不多,属品质很一般的景区,但这个低价格反倒凸显出它的“高性价比”,黄石市民周末来爬爬山,倒是不错的选择。

       奇葩的是,进大门后左拐可以直接进入一钢厂厂区,右拐则上山进入景区,区别在于景区上山道路设有阻车栏,禁止车辆驶入。看来西塞山景区和钢厂是一家,两者共用了一个大门
3.jpg
   上山道路(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景区观光道路依西面山腰盘旋而上,山并不高,路却并不平坦。两侧大树参天,树荫浓密,形成天然绿色屏障,屏蔽了山下的喧嚣,也挡住了山下景致。
4.jpg
                                                                                               山腰牌楼(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西塞山山体由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岩溶冲蚀地貌发育,是景区的一大特点。沿路有多处地学信息介绍牌,提示断层、膝折、石芽、溶沟、溶洞等石灰岩溶蚀地貌。

       行约1.5公里,在半山腰见一仿古牌楼,牌楼上书“西塞山”三个大字。题写人以草书落款,字弯弯扭扭,大家都认为题写人似乎叫“行月”,但看了介绍我们笑了--"舒同",即中国书法协会前主席舒同。我们在为自己缺乏书法艺术修养惭愧的同时,纷纷吐槽这草书几乎为“乱写乱画”——这“舒”字明明就是个“行”字。大书法家的“大作”我们不能说写的不好,但作为一种书法,写得让老百姓认不出什么字来或者普遍认错,这“书法”还有读写意义吗?

       过牌楼循路而上,到达南峰峰顶。峰顶除一个石桌、几个石凳、几块旅游宣传牌之外,空无一物。在峰顶小憩,然后沿石级向下行近百米,观过石芽、溶沟,来到古炮台。
5.jpg
古炮台(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西塞山危峰突兀,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北有沃野千里,南有延绵群山,易守能攻,为长江第一要塞,历来为兵家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炮台正对长江上游,受山体阻挡,江面宽度由一千多米陡然变窄到五百米左右,形成缩口,此处设立炮台,扼守咽喉,可谓匠心独具。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号称“吴头楚尾”,是大国争霸的主战场之一。据炮台上的景点介绍牌,有历史记载以来,西塞山曾发生过大小战事一百多次,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走恒元”、“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太平军数次大战清军等。
北望亭

       从古炮台下行数十米,远远看见北峰峰顶矗立一亭,那就是北望亭。该亭建于二十年前,钢筋水泥仿古建筑,重檐式八角亭。站在亭前瞭望台上可俯视万方。
北望亭.jpg
北望亭

       凭栏低头俯视,脚下三面环江,山体陡峭,直插江心,韦应物道:“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江水撞击岩体,翻腾、回旋,泡沫缠绕,观者顿觉天旋地转,再不敢俯视。

       凭栏环视,长江从北浩荡奔腾而来,在这儿拥挤着通过西塞山缩口,然后摆脱岩体束缚,绕过道士洑沙洲,划出了一道“S”形曲线,逶迤南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江对岸沃野千里,一马平川,策湖似万顷明镜,散花洲田塘交错状如棋盘,似乎伸手可及。
IMG_20190708_161415.jpg
西望黄石港区(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IMG_20190708_161957.jpg
东望西塞山工业园(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IMG_20190708_162051.jpg
北望浠水(对岸水面为策湖,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7.jpg
凭栏四望,俯视万方(拍摄于2019年7月8日)

       回头再读读北望亭南北门两幅对联,更觉一番沧桑之感。
              南门对联:形胜在吴头楚尾;风流于古往今来。
              北门对联:骋怀今古千秋事;放眼乾坤万里心。

       西塞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刘禹锡、张志和、韦应物等著名诗人曾在此留下优美诗篇,并在悬崖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尤其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流传甚广,甚至远传日本,和张籍的《枫桥夜泊》一起成为在日本影响最大的两首中国古代诗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沿石阶东下,因此没能看到摩崖石刻和横江铁锁的铁柱,有些遗憾。
网络照片.gif
西塞山摩崖石刻(图片取自网络宣传资料)

天生太极

       一条大江“S”形分隔,一侧(西南)山势高耸、一侧(东北)坦荡平原,一动、一静,造物主在这儿划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阴阳太极图”,而西塞山、策湖这是两个“阴阳眼”。
11.PNG
天生太极

       站在西塞山之巅,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诗人在此怕是要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了。我等粗人,写不出诗来,念叨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感情景相恰、意气风发。

       自古以来写长江的诗词非常多,我比较喜欢其中的两首——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欣赏它开阔博大的意境,铿锵有力的语句,宏伟豪放的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已因《三国演义》的引用、电视剧的热播为大众所熟悉。我欣赏它的意境高远,慷慨悲壮中的那种淡泊宁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聊发文人式感慨

      下山之后,回望西塞山,它依然雄峙长江,威震八方。

       我在想,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塞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峻拔秀丽的风景?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都不是,它存在的价值是作为易守能攻的天然要塞和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地位,但这恰恰是西塞山的悲哀所在。

       回顾历史,西塞山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发挥过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这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两千多年间,这里发生的一百多次战事中,大部分是华夏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政权之争,包括农民起义、王朝更迭,时常杀得你死我活、尸横遍野。西塞山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兄弟厮杀、手足相残。《诗经·小雅·常棣》中的语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道出了家族中兄弟间感情的复杂。一个庞大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比"兄弟阋于墙"更加残酷、血腥。

       据历史学家统计,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间的十五次长期战乱中,人口损失率大多都超过半数,其中秦末农民战争人口损失率70%、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三国混战为98%、隋末至唐初战争为73%、安史之乱为68%、唐末-五代十国-宋初战乱为76%、清代的白莲教起义损失了过亿人口、太平天国运动损失人口2亿人(以上数据均来自于网络)。曹操当年旌旗东指会猎于江东、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但战争的背后却是“流尸满河,白骨蔽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诗),至于食人肉、易子相食那更是战争期间普通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农民起义、王朝更迭与政权之争之频繁、战争之惨烈、人口损失率之高,是远超他国历史的,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的惨痛与尴尬。历史也充分证明了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是多么的正确。

       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一首《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脚下,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都已被大浪淘尽,历史的血雨腥风也已被悠悠岁月厚厚尘封。当今华夏一统,刘禹锡渴望的“四海为家”正在实现,曾经烽火连天的壁垒早已湮灭在荒草尘土之中,“沉沙”“铁未销”的“折戟”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游览建议:
      
       西塞山景区虽然便宜,但景区很小,看点不多,属小众景区。如果你是黄石本地人,周末去爬爬山、欣赏大江,这是个好去处;如果你是外地人,若非历史、文化爱好者,驱车前往不合算。

                                                                                                                行者老魏原作于2019年7月14日


IMG_20190708_1603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6-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老魏 发表于 2021-6-23 10:01
黄石西塞山游记
鄂东的一座山,扼守着长江要塞,历经两千多年,发生过大小一百多场战事!西塞山,如今已淹 ...

       关于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所说的西塞山,究竟在哪儿,湖北黄石与浙江湖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直在打“嘴官司”,事情由1984年黄石市地名办专家考察湖州并发文章认为词中所说西塞山在黄石不在湖州,引起湖州相关方面发文章反驳,论战开始,两地网友的参与让这一话题迅速扩散,网友言语火爆,持续争论多年,甚至2021年黄石西塞山旅游局长也卷入争论之中。       你认为张志和词中所说西塞山在黄石还是在湖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