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
作者 /柏和心理 曲鹞奇
编辑 /柏和心理 邹悦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在恋爱当中频繁的分分合合,当对方稍有让他们不如意的时候,他们便会提出分手,但你要问他是否真的想分手,他又会告诉你说分手并不是他的本意,但又控制不住。
这类人在早年的亲密关系当中处于低自尊的状态,还有缺乏安全感,当他们在亲密关系当中感觉到一丁点的不安全感,他们便会违心的提出分手,来试探对方是否真的会离开自己。
当对方终于有一天被他折腾的筋疲力尽而同意他的分手要求之后,他就会验证自己所谓的观点,看,我就说吧,对方一定不值得信任,对方一定会离开自己。
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的人关系模式停留在童年的幼儿园阶段,试想一下,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会说“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跟你玩了‘’,而这样的人就是在用幼年期的关系状态来应对成年人的关系模式。
一般来说,幼年时经历过父母对自己不告而别或自身价值被嫌弃的人,会特别容易把焦点聚集在对方的反应上。尤其是内心有需求时,对方的反应会显得特别重要。
温尼科特说过:“一个温和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在孩子不断地提各式各样的需求时,妈妈都能第一时间去满足孩子,回应孩子。如果有些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妈妈要工作,要离开,会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一起玩什么时候回来等),妈妈会温和的拒绝,并不会对孩子产生过多的指责或嫌弃,这就是温尼科特说的‘不带敌意的坚决’。”
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相对来说,会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和安全型妈妈相比,有另外一些妈妈,面对孩子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时,会产生恐慌的感觉,担心自己无法满足孩子,会非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妈妈的过度反应会显的很焦虑,这种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了,会更加恐慌。
在这样母婴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妈妈不好的情绪都是因我引起的。
当我们完全地沉浸在这里面时,只会对关系有伤害性的作用,并不能真正的证明到对方对我们的不离不弃。
如果你打对方的电话,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你,有可能他正在忙,或者在忙别的事情,不妨等一等。对方看到了你的未接来电,会立刻回电话给你的。你就能感觉到对方也是很在乎你的啦。
不断提出分手,是为了应对自己的恐惧,但同时,是制造彼此的关系中的恐慌感,算是饮鸩止渴吧,最终毒害的还是自己。
|
|